首页 > > 71

安徽厚積薄發奮力崛起

2014-11-19
来源:香港商报

   安徽,地處中部,但不甘居中游。在中部崛起的國家戰略推動下,安徽奮力探索自己的崛起之路,隨著「東向發展」、「861」行動計劃、開發皖江城市帶等一系列發展戰略的推進,安徽崛起步伐加快,生產總值從2004年的4759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2013年的19038.9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從8738元增長至31684元,工業化率由31.3%上升到46.9%。

 
  日前,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在會見由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商報、經濟導報社長黃揚略率領的「皖北十年看發展」採訪團一行時表示,安徽正處於大有可為的黃金發展期,將繼續通過改革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大力推動生態建設等方式,將安徽打造成為經濟、文化、生態三大強省,加快建設美好安徽。   香港商報記者 吳敏 張幸
 
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右三)等省领导会见由黄扬略带队的香港商报采访团一行
 
  東向發展  享地利左右逢源
 
  安徽,簡稱「皖」,位於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長江三角洲腹地,襟江帶淮,吳頭楚尾,承東啟西。「如果把上海比做一隻鳥的頭部,江浙則為兩翼,那麼安徽就是腹部。」這一形象的比喻說明在中部六省中,安徽佔據了天然的絕佳位置。作為長三角縱深腹地,安徽在地理上能夠與長三角實現無縫對接,可以在資源開發、產業發展、市場開拓等方面開展廣泛的合作空間,接受長三角輻射,有近水樓臺、左右逢源之利。
 
  長三角經過20多年發展,已進入工業化高級發展階段,其產業結構調整和向外梯度轉移呈加速之勢,這不僅是向周邊地區輻射資本、技術、信息等,而且也是在更大範圍內進行產業布局整合,逐步擴大一體化聯動發展區域。
 
  安徽緊緊抓住長三角經濟圈擴展的機遇,實施東向發展戰略,主動承接沿海地區產業梯度轉移,推進沿邊地區與蘇浙滬在交通、產業和資本等方面的對接,促進沿邊地區在區域分工中找準位置,服務長三角,主動當配角,加快融入長三角經濟圈的分工體系,以實現中部與東部的對接,隆起沿邊經濟帶。
 
  更重要的是,安徽具有承接長三角輻射和產業轉移的綜合優勢。安徽位於中國交通網絡中心和樞紐地帶,已經初步與長三角地區構建起包括水、陸、空在內的立體交通網絡,使承接產業轉移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同時,安徽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煤、電、鹽、炭;鋼、鐵、銅;水泥、塑料建材;糧、棉、油、肉等資源及產品,在華東乃至全國都佔有較大優勢,加之安徽緊貼長三角,山水相同、習俗相近、資源互補、互惠互利,安徽可成為長三角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又可成為長三角的「後花園」。
 
  借梯登高  成一方投資熱土
 
  東向發展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隨著合作不斷深入,資本轉移逐步加快,產業互補明顯加強,安徽正成為八方投資客們爭相搶灘的寶地。
 
  安徽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為外資進入搭建了很好的平臺。總投資350億元的合肥萬達文化旅遊城、140億元的恒大中央廣場、70億元的TCL家電(合肥)產業園項目等一批「航母型」重大招商項目競相落戶安徽,成為拉動安徽招商引資較快增長的重要力量。
 
  數據顯示,2013年,安徽全省億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資項目5653個,實際到位省外資金逼近7000億元大關,約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7%。全省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06.9億美元,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23.7%。
 
  與此同時,世界500強企業來皖投資步伐加快,2013年全年新批境外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7個,增長30.8%,為投資設立項目最多的一年。截至目前,累計已有68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在安徽投資107個項目。
 
  安徽通過世界500強企業,與央企、知名民企、上市公司聯手,深入謀劃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鏈條長、聚集效益強、外向度高的重大項目,以商引商,帶動一片。如在省會合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引進龍頭企業京東方,彩虹、鑫晟、法液空、住化電子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隨之入駐,形成一個產值達2000億元的國家級新型平板顯示基地。
 
  引資質量提升,不僅填補了工業門類缺項,還催生了一系列新興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據省商務廳統計,外商來皖投資領域已由傳統製造業逐步覆蓋到高端製造業、高新技術、現代農業等領域。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建億元以上項目突破1000個,佔全省23.2%,現代服務業項目1659個,佔全省34.0%,金融業、科技信息、社會公共服務等行業成為引資新熱點。
 
  強力推動 城市帶引擎發力
 
  過去,安徽在國家戰略規劃中都處於「東張西望」的尷尬位置。不久前,《國務院關於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正式將安徽劃到「長三角」圈子裏,讓安徽圓了向東24年的夢。
 
  為對接長三角,安徽調整發展戰略,改變過去以各個城市分散融入的方式,主動接受周邊大城市的輻射和影響,逐步壯大自己的城市群,構築與長三角及內地城市發展群落化趨勢相同的平臺。
 
  如今,安徽已初步形成以「省會合肥經濟圈」為主,以「沿江城市帶」和「沿淮城市群」為南北兩翼的中心城市發展格局,強化中心城市的規模效應、聚集效應和輻射效應,構築區域增長極。
 
  作為省會城市,合肥一直扮演著龍頭角色。去年,合肥GDP達4672.9億元,人均GDP首次突破6萬元。在合肥城市輻射功能得到強化的推動下,「合肥經濟圈」綜合實力日增,2013年,合肥經濟圈GDP達到7798.7億元,增速為10.9%,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
 
  沿江城市帶和沿淮城市群亦不甘落後。沿江城市帶以「馬蕪銅宜」為重點。位於安徽省境內長江沿岸、由東北自西南依次相鄰的四個城市——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宜城)共同組成的區域,是安徽省沿江城市群(皖江經濟帶)的主要組成部分。如今,沿江城市帶生產總值佔全省的40%以上,是安徽省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馬鞍山的鋼鐵、銅陵的有色金屬、蕪湖的汽車及零部件、安慶的石化,無一不是優勢產業,能優先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並向沿海地區提供資源支撐。而以「兩淮一蚌」為重點的沿淮城市群,資源稟賦優越,以重點建設煤電化基地、生物質能源基地、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帶動皖北地區加快發展。
 
  省會經濟圈、沿江城市帶、沿淮城市群紛紛依托各自優勢,實現超常規發展。未來,安徽「一主兩翼」所形成的經濟輻射地帶將進一步相互交融,成為推動安徽省區域經濟發展的三大發動機。
 
  崛起振興 戰略平臺顯成效
 
  一個區域的發展需有「增長極」,而增長極作用需要「增長核」來激活,安徽在「一主兩翼」城市布局基礎上,不斷深化區域發展戰略,一個個戰略平臺先後在安徽落地生根,挺起區域經濟發展脊樑。
 
  從皖江開發開始,安徽先後建立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改革試驗區、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皖北振興(中原經濟區)、大別山扶貧開發區均被納入國家戰略規劃。
 
  其中,皖江示範區戰略平臺作為安徽省第一個進入國家戰略層面的示範區,是中國首個國字號產業轉移特區,在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經過三年多發展,皖江示範區主引擎作用凸現,對安徽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支撐起安徽經濟半壁江山。
 
  在皖江騰飛的同時,安徽亦積極推動皖江崛起和皖北振興互動。合肥、蕪湖、馬鞍山等市與皖北阜陽、亳州、宿州市結對合作,啟動了3個合作共建現代產業園區和5個縣級現代產業園區建設,撬動皖北地區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進程。
 
  此外,皖南文化旅遊生態科技「四位一體」和大別山區「三位一體」發展新格局輪廓初顯,合蕪蚌試驗區已打造成為一個以科技創新為特色的區域品牌。
 
  除了歸入國家戰略規劃的這五大戰略平臺,安徽還推進「861計劃」,建設八大產業基地,構築六大基礎工程;在淮北、淮南、銅陵、蕪湖、馬鞍山、合肥設立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探索城鄉一體建設路徑;研究本地優勢,打造出「藥都亳州」、「五彩淮南」等系列特色鮮明的城市發展戰略。
 
  每個戰略平臺都根據主體功能定位,打造特色區域品牌,促進區域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共同發展,成為引領各地工業和城市發展的增長核。
 
  自主創新 引領跨越式發展
 
  探究安徽近十多年來經濟快速增長的原因,其關鍵就是源源不斷的創新精神,並以此極大提升了安徽區域競爭優勢,使安徽從要素淨流出地區轉變為要素淨流入地區。
 
  自主創新已成為安徽經濟一大特色、一面旗幟。安徽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將創新驅動確定為面向未來的核心戰略,不斷探索具有安徽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
 
  在自主創新發展戰略下,安徽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全國第一:奇瑞是全國企業自主創新第一面旗幟;合肥成為全國第一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合蕪蚌是全國第一個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安徽成為全國第一批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等。
 
  作為安徽自主創新的龍頭,三個科技資源最豐富的城市合肥、蕪湖、蚌埠串成一線,引領安徽加速走向創新型路徑。合蕪蚌試驗區創建5年來,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3.8倍,實現增加值佔GDP比重高出全省7.4%,高新技術企業數增長了132.7%,達981家;研發人員數翻了一番多,專利授權數翻了三番多。
 
  此外,在創新驅動下,產生了江淮汽車、海螺集團、科大訊飛、凱盛玻璃等一批有全國影響力的自主創新龍頭企業,促使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一批新興產業的快速崛起。
 
  數據顯示,2013年,安徽區域創新能力和企業創新能力均居全國第9位,獲得授權專利4.9萬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18家,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萬億元關口,比1988年增長10萬多倍。
 
  自主創新使安徽的跨越發展有了新著力點,借助合蕪蚌試驗區的龍頭效應,構築自主創新的特色品牌,安徽成為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創新型省份指日可待。
 
  人傑地靈 向旅遊強省邁進
 
  安徽是中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名山勝水遍布境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不僅是道家文化、北宋理學等重要文化的發源之地,還孕育出老子、莊子、曹操等一大批傑出的歷史文化名人,並且擁有世界一流的黃山、九華山、皖南古村落西遞和宏村等自然與古蹟名勝。
 
  進入21世紀,安徽省旅遊業發展迅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旅遊收入和遊客總量快速增長。2002年,安徽省接待入境遊客僅45萬人次,內地遊客388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02.9億元,而到2013年,安徽省接待入境遊客已達385.5萬人次,接待國內遊客3.36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010億元。12年間,旅遊總收入增長近15倍,旅遊業已成為安徽最重要和最具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之一。
 
  安徽省「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到2015年安徽旅遊綜合指標要實現「中部領先、全國前十」,基本建成旅遊強省和全國一流旅遊目的地的戰略目標,把旅遊業建設成為安徽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安徽省打造黃山、合肥、蕪湖三個「旅遊中心城市」,構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皖江城市帶旅遊區、合肥經濟圈旅遊區和皖北旅遊區「四大旅遊板塊」,形成強有力的旅遊發展格局,實現安徽旅遊大省向旅遊強省轉變,為安徽經濟崛起作出更大貢獻。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