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1

名作家赞东莞文化浓郁沉香

2014-10-22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訊】記者程功明、黃裕勇、林麗青報道: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廣東行東莞采風團昨日開啟首日采風之旅。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著名作家、矛盾文學獎獲得者柳建偉等十位中國著名作家,參觀了具有鮮明廣府農耕文化特色的明清古村落茶山南社、東莞展覽館、東莞圖書館、旗峰公園等景點。作為嶺南文明的起源地,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東莞的傳統與現代在這里完美融合,給作家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前只知道東莞經濟發達,過來才知道它的歷史同樣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真是個意外的驚喜。」第一次來到東莞的著名作家李貫通評價道,而柳建偉則稱萌生了拍攝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的構想,因為南社古村落有著豐富的素材。

  茶山南社沉香濃郁

  處於穗港經濟走廊中間的東莞,因古時盛產莞草而得名。這里同樣盛產沉香,也稱莞香,東莞同樣是嶺南文明的起源地,在經濟騰飛的同時,東莞仍舊保存著完好的傳統文化。在東莞茶山鎮的南社村明清古村落則充盈著嶺南文化的沉香。南社村現存祠堂達30間,古民居達250多間、廟宇舊址和遺址5座、古井40多口,還有樓閣、村牆、古井、巷道、牌樓等,構成具有濃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農業聚落文化景觀。南社古村落是全國現存最大的較為真實和完整的明清古村落之一。近年來,南社古村落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景觀村落、廣東最美鄉村、廣東省旅游特色村、東莞市文物八景之一。

  古村沉澱傳統文化

  昨日,作家采風團一行走進茶山南社參觀采風。和風麗日,古榕芭蕉掩映,小橋流水潺潺。走在青板石鋪就的古宅巷道間,古色古香的古民居、歷史悠久的謝氏大宗祠、書院、謝遇奇家廟、精雕細琢的石雕、陳年的古井……無不在向游者訴說著獨特而濃郁的嶺南文化。南社古村落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原貌,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八一電影制片廠副廠長、著名作家、矛盾文學獎獲得者柳建偉表示,南社明清古村落是全國保存得較為完好的古民居聚落地,11萬平方米的規模非常大,像安徽宏村才有這麼大的規模。尤其讓柳建偉赞叹和吃驚的是,在過去戰亂頻仍的沿海地區,竟然還有保存得這麼完好的古村落。南社古村落的乾净與精緻,也讓作家們印象深刻。山東省文聯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書法家李貫通之前也參觀過類似的古村落,「但這里看不出來現代雕琢的痕跡,非常滄桑,文化非常厚重,又有著對傳統文化沉積,的確很少見。」難得的是,南社沒有工業化污染,非常的純净。第一次來東莞的李貫通,東莞在他的印象里是個經濟發達的城市,但此次采風之行,讓他認識到了東莞的另一面,「過來才知道歷史悠久,文化積澱那麼深厚,蘊含那麼豐富,這是沒想到。」

  「這種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不冲突,融合起來很難得。」李貫通說,以前有浙江紹興,現在多了一個東莞,「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不是完全對立的,唯有依靠傳統文明和民族精神去支撐一種東西,才不至於在現代文化中迷失,褊狹。」

  書可練靈魂飛翔

  圖書既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土壤,也是作家的作品家園。昨日,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廣東行東莞采風團來到東莞圖書館,作家的到來,為作品入注了鮮活的人物形象,著名作家與佳作在莞圖激情碰撞,正如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原副主席、天津作協原主席蔣子龍為這座圖書展堂的題字:書可練靈魂飛翔。

  「我一直有讀你們的作品」,東莞圖書館副館長馮玲熱情的將這些圖書館主角——書藉的作者引入東莞人的精神家園。

  驚豔IT自助圖書館

  2005年9月落成的東莞圖書新館,館舍占地面積27057平方米,建築規模居全國地級市前列。在全球聞名的IT大市誕生的莞圖,與IT的城市特色緊密相連,其諸多與眾不同的創新,都閃耀著IT技術的光芒:圖書館ATM(圖書自助借閱服務站)、24小時無人值守的開放自助圖書館,都讓作家們眼界大開,而這創新功能的實現,都來源於先進的IT管理手段。貫穿莞圖管理的IT系統,使這些創新成為可能。馮玲說,從建築依始,IT管理思維就貫穿其中。

  雖然見多識廣,并不乏泡圖書館的經歷,面對莞圖,作家們還是著實開了一次「洋葷」。在這里全國第一家無人值守24小時開放自助圖書館區,著有《突出重圍》等作品的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八一電影制片廠副廠長、著名作用、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柳建偉詳細了解這座創新無人值守圖書館如何運作。工作人員現場演示了運作過程,刷卡進入,在電子終端插入借書卡,再掃描圖書的條碼,借閱信息自動記錄在電腦上的個人圖書卡內。一旦沒有掃描條碼,要帶出書藉,電子門會自動報警,電子門禁會自動關閉大門,做到安全可靠。據悉,這里擁有藏書1萬餘冊,不設管理人員,全部由讀者在自助借還操作平台上自行辦理圖書借還手續。馮玲說,這使莞圖服務時間得到延伸,實現圖書館實體的24小時對外服務,她還透露,在2007年9月,莞圖的自助圖書館更取得國家專利。

  市民享多元圖書閱讀

  如果說莞圖的24小時自助服務打破了時間概念,那麼2007年12月,全國首個圖書館ATM(圖書自助服務站)在東莞圖書館啟用,即打破了文獻信息服務時間、地域的局限。

  在莞圖門外的自動服務ATM機前,著有代表作《潜伏》的天津作協副主席、著名作用龍一被吸引住了,他親身體驗了如何借還圖書的過程。插入代書卡,電腦提示選擇圖書號碼,輸入所選圖書,ATM隨機將書架內的圖書通過機械手拿了出來,并快捷的從出口被吐出,要還書也同樣簡單,只要插入借書卡,按還書,在ATM機開口,放入圖書,還書手續即完成,被歸還的圖書重新被放入密封的書架上。

  據悉,這些圖書ATM機,現在已被廣泛安置於居民小區、醫院、廣場等地,彌補了東莞基層鎮街的圖書館數量與服務的不足,與靜態的實體圖書館、動態的圖書流動車服務構成了東莞立體圖書服務網絡,并與數字圖書館24小時信息服務虛實互補,滿足市民多元知識需求。

  在莞圖的采風結束后,應館圖的邀請,一眾作家推舉蔣子龍為圖書館題字,「書可練靈魂飛翔」,道出著名作家對作品的精神價值的推崇,蔣子龍、柳建偉、鄧剛、阿成、李貫通、吳克敬、董立勃、龍一、葉舟、陳世旭一長串長長的簽名,是他們留給莞圖最精彩的記憶。

  古村保護需修舊如舊

  南社古村的古民居布局以金字間和明字間為主,祠堂除謝氏大宗祠以三進布局外,各家祠、家廟則是以二進四合院落形式,廣府建築風格為主,同時受潮汕、吳越及西方建築文化影響,是難得的珠江三角洲明清古村落的典型實例。獨特的嶺南特色建築吸引作家們不停拍照,或踮起腳尖站在欄杆上,或拉準焦距對準鮮花,作家們的拍攝技巧不亞於專業攝影者。「這個村子的設計非常好,排水系統也很科學。」著名作家蔣子龍說。走走停停間,作家們一行在政第展館處休憩品茶,談笑風生。深秋涼風習習,讓人倍感愜意。「這小院子太棒了,坐下來喝喝茶真好。」著名作家葉舟感叹道。休憩期間,當地文聯拿出了作家們的代表作品,如蔣子龍《蔣子龍文集》、柳建偉《英雄時代》等作品,請作家們簽字。著名作家陳世旭笑稱,作品版本太舊了,作家們自己都沒有存這個版本。

  百年村落孕古英雄

  最讓作家們關注的是,南社眾多的祠堂。「它的祠堂、各種各樣的牌坊、家廟,這在全國應該是獨一無二的。」柳建偉說,憑藉著這些特色,南社明清古村落可以成為比較好的文學礦藏。「像這些祠堂,祠堂里的家譜,特別是古村落謝氏家族800年的歷史,最少也有200年歷史。」通過族譜等典籍線索,可以提煉出很多人物和故事。「像謝遇奇將軍,平內亂、御外敵,可稱為古村落古代人物亮點之一。」經過梳理和作家藝術創造,這麼多古民居可以拍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提及古村落的保護方面,柳建偉則指出,古村落的保護還是需要人養房,「屋子要有人住才有人氣,不過在現代社會現代化程度高的情况下,住在古建築里水電使用不太方便也是問題之一。」此外,古建築在修繕的時候還是要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

  虎門銷烟直面歷史

  一個城市的歷史,顯示出了城市的厚重程度。東莞歷史悠久,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先行地,歷史上曾管轄香港1241年之久。1839年,虎門銷烟、虎門海戰等一系列歷史事件,奠定了東莞在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1839年3月,林則徐發動廣東軍民開展史無前例的禁烟運動,并於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將收繳來的二百三十多萬斤鴉片當眾公開銷毀,震驚世界,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頁,在世界禁毒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隨后,英軍發動了虎門海戰。而一個城市的展覽館,則是城市深度的展示。昨日上午,作家們參觀東莞展覽館,更加全面直觀地了解東莞的歷史。參觀展覽館期間,館方播放了虎門海戰的視頻,以便讓作家們更好地了解虎門海戰的情况。著名作家蔣子龍倚在柱子邊上,全神貫注的看完全程。最讓柳建偉震驚的是,東莞直面歷史的勇敢。以往的紀錄片都是播放勝利的,而「虎門海戰展示了我們以此失敗的戰爭,通往珠江的大門被轟開,標誌著鴉片戰爭的失敗。」柳建偉說,「東莞播放這個片子,是面對歷史現實,也是對未來的自信,希望在於未來。」

  鄧剛詼諧論不死表奶奶

  能寫出膾炙人口的作品,於詼諧幽默中直擊社會問題,著名作家不乏幽默的個性與鮮明的個人特色,在東莞采風團中,鄧剛絕對是一個「笑點」,從「沒有耳朵的正面照」到「死不了的表奶奶」,他將作品中的詼諧帶入了行程中,讓你大開懷暢笑后,感受到對僵化社會管理制度的無奈,同時也體會到作家本人的豁達與開朗。

  「沒有耳朵」是鄧剛最鮮明的個人特色,其實他并不是真沒有耳朵,只是耳朵緊貼腦袋,正面看你是不容易看到他的耳朵。而鄧剛也向同行的作家暴出其因耳朵而惹起的趣事。話說多年前他去俄羅斯,在中國海關出關時遇到難題,海關關員硬說證件照沒有耳朵,不讓他出境。對此,鄧剛大叫冤枉,說自己的耳朵在證件照中,確實照不出來,「只要正面照就看不到,如果看到了就不是正面照啦」。海關官員卻偏偏不信,派出現場攝影師,左拍右拍,還真是拍不出來耳朵,最后的解決方案更有笑點,一個瘦小的小姑娘,站在鄧剛身后,用手撐起他的耳朵,才再終拍出一張他個人歷史上首次露耳證件照。而這些故事就出現在他的個人作品《迷人的海》中。

  現在坊間有很多「表哥」、「表姐」餐廳,而鄧剛則有一個「不死的表奶奶」,這位表奶奶也作為素材出現在他的作品中。他的表奶奶因衰老自然死亡,但卻無法辦死亡手續,皆因表奶奶是自然衰老逝去。「工作人員硬要我填怎麼死的:有交通事故,還是病死等等可選項,卻偏偏沒有自然死亡一項。」困惑的鄧剛接受朋友建議,選擇了因病死亡,但卻還得繼續選擇是因何病而死,「表奶奶根本沒有病,就是正常老死」,鄧剛很無奈。

  可是為了表奶奶能順利在政府文件中死去,聯想到表爺爺是患肺氣腫而死,他也為表奶奶選擇了同樣的死亡原因。鄧剛笑稱:「肺氣腫太難受了,表奶奶你就忍忍吧,不然你死不了」,現場作家全樂開了花。其實不管是「沒有耳朵的正面照」,還是「不死的表奶奶」,鄧剛帶給讀者開懷大笑的同時,也看到作者的思考,正是某些僵化社會管理制度帶給我們無盡的煩惱。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