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1

九曲黄河第一弯的“生态文明”那些事

2014-04-3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4月30日电(记者王大千)近年来,位於九曲黄河第一弯的青海省河南县充分利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的契机,从全面“禁塑”做起,把保护草场与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相结合,促进生态畜牧业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文明、牧民增收的发展新路。

  初春的阳光洒满街道,蒙古族妇女雍吉挎著一篮子沉甸甸的日用品走向回家的方向。“在这里的县城和乡村,挎著篮子和环保购物袋上街已经成为大家自觉的行为,买回食品的包装袋、饮料瓶等难降解的垃圾,每家每户都会集中起来,送往定点的垃圾处理场。”雍吉说。

  河南县的“禁塑”行动始於2004年,随著经济的发展,牧民生活中使用的塑胶制品日益增多,同时,部分三江源生态保护核心区的牧民告别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有了固定的居住点,生活垃圾不断堆积。河畔、草原上,随处可见人们丢弃的塑胶垃圾,并曾发生过牛羊因误食塑胶垃圾死亡的事件,这坚定了政府“禁塑”的决心。

  河南县县委书记徐卫方说:“青藏高原的生态地位毋庸置疑,河南县更是处於三江源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才是科学发展的前提,而杜绝‘白色污染’是重要一环。”

  不仅全面“禁塑”,河南县财政还划拨专项资金新建垃圾填埋场,在各乡镇建立了环保所,添置了200只垃圾桶和2辆环卫车,定期派人对设置点的垃圾桶和垃圾中转站进行检查维护、清理和消毒,并配备了清洁员分片包乾,确保村容乾净整洁。

  “清理了垃圾,草原更美了,牛羊也不会因为吃了不乾净的东西生病,牛肥羊壮,我们才能安居乐业。”优干宁镇南其村牧民南卡太说。

  不仅如此,近年的新牧区建设中,许多牧户在政府扶持下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环保生活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爱护环境,建和谐生态家园”写进了村民公约里。

  作为纯牧业县,河南县在上世纪90年代也曾面临因传统畜牧业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畜产品附加值不高,牧民增收缓慢的困境,传统的游牧方式又使牲畜超载严重,加剧了草场日益退化,草畜矛盾突出。

  “河南县处於三江源地区,随著2005年国家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这里的牲畜数量要严格控制,因此,结合生态环保措施实施带来的环境优势和当地牲畜品种优良等优势,发展‘有机畜牧业’成为一条可行之路。”河南县副县长、有机畜牧业办公室主任扎西说。

  在河南县赛尔龙乡尕庆村,牧民郭多告诉记者,尕庆村是河南县最早实施有机畜牧业村庄。2006年起,他和同村的牧户在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的专家的帮助下对市场价值高的种公羊进行集中选育,尽量优化畜群结构,为发展有机畜牧业做好准备。

  “牛羊戴耳标,生长信息都存入电脑上传到网际网路,我们和有机畜产品企业签订销售合同,不仅不愁销路,还能卖个好价钱。”郭多说。

  目前,尕庆村200多户牧民已经自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成员们统一养殖,集中销售,村里的牛羊数量3年减少了10%,人均收入却从1000元左右上升到了4000元以上。

  青海启龙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索南昂旦说,国家的退牧还草政策和河南县一系列环保措施的实施,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启龙牧场依托当地瀤牛奶所生产的“阿米雪”有机奶,已成功进入上海、厦门、广州等地市场。

  河南县的一系列举措使这里成为青海省生态保护最好的草原,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文明提供了示范。目前,河南县已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已获得认证的基地草场面积达932万亩,年可出售瀤牛、欧拉羊共35万支,成为全国基地面积最大,参与有机养殖牧户最多,存栏牲畜最多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