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頭累累柿子黃,人家秋獲爭登場」。在安徽黃山市歙縣上豐鄉姬川村的山頭上,一棵棵柿子樹上,紅彤彤的柿子掛滿了枝頭,像掛滿了一個個小紅燈籠,煞是可愛。
姬川村又名姬公尖。數百年來,這裡鬆軟肥沃的風化花崗岩土壤和獨特的氣候條件,孕育着四季花果的蓬勃生長。是遠近聞名的「花果之鄉」,其中燈籠柿品牌更是享譽內外。
名優特產,上下聯動拓寬銷售渠道
姬公尖柿子由來已久,明代萬曆15年間就開始種植,家家戶戶都有柿子樹,因個頭比其它地方出產的柿子大,且形與色都酷似紅燈籠,所以人們稱之為「燈籠柿」。每年霜降前後,金黃鮮脆的柿子經除蒂,削皮,栓柿陀。一串串一排排地掛上曬杆,像金色編鐘,像紅色珠簾,晶瑩剔透,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為了帶動村民創富增收,解決傳統柿子產業存在的「低小弱」(產量低、規模小、競爭弱)問題,在當地政府的幫助和指導下,組建了姬公尖果品專業合作社,建立合作社帶小戶、帶散戶責任制,統一收購營銷。
通過合作社、網絡+、農超渠道等模式,上下聯動拓寬柿子銷售渠道,提高「燈籠柿」的管理水平和品牌影響力。全鄉柿子種植面積達600餘畝,鮮果年產量達600噸。
鄉村蝶變,從「賣柿子」到「賣風景」
2022年以來,上豐村姬川自然村以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着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依託本地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打造「如意姬川」特色「柿文化」,以五微行動為抓手,優化村中布局,精心打造歙美五小園,創意節點「好日子柿務局」「好柿發生」上豐方言牆、柿子牆繪等成網紅打卡點。
按照「硬件、軟件」兩手抓的建設方針,打造姬川村核心景區,輻射帶動沿線村莊的聯動發展,打造生態美、產業興、農民富的「新安山居圖」示範樣板。
近年來,姬川村大力挖掘旅遊資源,助力當地由「賣柿子」向「賣風景」跨越,努力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農旅融合的鄉村休閒旅遊發展新格局。
為把美麗風景轉化成美麗經濟,鼓勵當地果農適當延長柿子的採摘期,留住景觀、留住客人,利用秋收美景,以節促旅,舉辦「攝影採風」「自駕游」「柿子節」等活動,打造多彩「賞秋經濟」「後備箱經濟」。通過柿子產業的輻射作用,帶動鄉村旅遊的發展,讓農民從中能得到更多的實惠,使滿山遍野的紅柿子真正成為姬川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朱媛媛 攝影 吳建平 方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