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大咖共話設計賦能高質量發展 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閉幕

大咖共話設計賦能高質量發展 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閉幕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3-03-16 23:00:5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3月16日,「新起點·新風尚」第四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在深圳順利收官。在大展閉幕前一日,設計界的專家學者以及知名理論評論家齊聚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嘉賓以本屆大展的策展人為主,採用對談的方式展開討論,從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出發,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有關藝術與生活的重要講話、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與設計戰略,以及設計如何與「新時代·新風尚」這個主題產生密切關係等內容展開,進行了深度探討。

嘉宾对谈.JPG

嘉賓對談

    研討會通過中國設計和公共藝術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中所獲得的優秀成果的案例介紹,闡述中國當代設計的專業性和前沿性,以及在設計創新、製造業轉型升級、人民生活改善、藝科融合、綠色生態等所取得的成就,為大展閉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總結近年中國設計界發展成就  探索設計如何賦能高質量發展

    作為本次大展的策展召集人之一,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杭間表示,「『新起點·新風尚』這個主題不僅是對過去幾年中國設計界發展成就的總結,也是對中國未來設計進一步進步、拓展的啟示和展望。」杭間指出,作為一個國家級的藝術大展,需要擁有更國際化的視野,讓中國的設計藝術走向更大的舞台,解決更大的問題。「站在時代新起點上的中國設計,追求的絕不僅僅是產品質量功能和服務的優化,更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堅守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的全方位的創新發展,其目標是實現真正的『中國創造』。」杭間說。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吳海燕在對談中特別提到了「中國智造」。吳海燕認為,智能製造作為國家戰略發展的核心板塊,智能設計、智能生產、智能輸出已經成為了智能產業發展的一種態勢,其成果也是展現國家形象的重要途徑,比如阿里的犀牛智造等一系列在大展上展出的案例。同時,「中國智造」也助力了中國本土文化與世界的對話交流互鑒,讓傳統文化在日常生活當中體現出設計智慧和設計創造。

研讨会现场 (2).JPG

研討會現場

    「設計的價值已經和國家創新戰略連接在一起了,所以設計自身的創新體系建設也必須和時代的發展要求同頻共振。在不斷變革的時代怎麼才能以藝術、技術、商業、文化的整合力量,用獨到的、道德的、情感的、美學的方法不斷地創造新的產品、系統和服務,從而提升產業的質量和價值值得進一步思考和實踐。」北京服裝學院研究生院院長蘭翠芹強調。

    深圳大學藝術學部副主任王方良用身邊生活用品來舉例表示,「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先鋒,也是一個年輕的城市,我看到一部分深圳的企業正在利用設計進行轉型,利用我們身邊現有的能量解決現有生活的問題,這就是藝術的價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金江波亦讚賞深圳本身的現代化程度和對藝術寬容的態度,為設計藝術帶來了更好的未來發展。

    發揮大灣區設計引領優勢  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館長兼第四場「設計在灣區」主題的討論會主持人顏為昕介紹了此次灣區特展版塊的策展理念以及對未來的展望:「粵港澳大灣區整個環境對於藝術與設計都是有優勢的,我們藉助這次展會呈現了國內這幾年優秀的作品,無論是對深圳,還是粵港澳大灣區都是一次重要的嘗試與探索,希望這次的灣區特展是一個好的開始,通過這個展覽讓更多灣區裏的產業,包括城市相互之間互聯互通,做到更多的關聯。」會上着重就粵港澳大灣區設計特點與成就、區域經濟發展與設計產業結構、設計互動與創新生態等方面的話題展開討論。

    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談到:「設計跟經濟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大灣區極具活力的經濟發展為設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空間,所以大灣區,尤其是深圳、香港,一直在引領着中國設計領域的發展,此次灣區特展版塊尤其注重展現灣區各地特色和對本土資源的挖掘。」

参与研讨会的嘉宾合影留念.JPG

參與研討會的嘉賓合影留念

    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學術總編輯張新英指出,此次灣區特展版塊着重展現展覽設計和公共藝術與灣區城市群發展之間的關係。「灣區城市的公共藝術和其他城市的不同之處在於,大灣區的發展不是一種單一的趨勢,而是一種跨區域和跨領域融合的產業鏈、一種產業生態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設立賦能了灣區傳統優勢產業,創想灣區裏面的案例正是這種產學研一體化、跨區域融合和跨領域融合趨勢的體現。」張新英表示。

    「粵港澳大灣區最核心的概念是融通。」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設計學博士呂曉萌對大灣區設計亦有着獨到的見解。「大灣區的設計可以看到一種共性,就是把文化,教育,設計和企業融合在一起。但城市之前也存在各自的個性,比如深圳、香港偏向於設計,而東莞、中山偏向於製造業,其中還有更多探索的可能性。」呂曉萌說。(記者 陳彥潔 實習生 朱雯軒)

頂圖:研討會現場

責任編輯:林梓琦 大咖共話設計賦能高質量發展 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閉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