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舉行的「點亮文明之光·溫暖多彩之城」專場文藝演出中,由市傳統藝術研究中心創作情景劇《雷鋒來到咱嶺東》精彩上演。作品大力弘揚了雷鋒同志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服務人民、樂於助人的奉獻精神。
情景劇《雷鋒來到咱嶺東》是以雷鋒同志在嶺東期間的真實經歷為源頭,通過創作加工形成的原創作品。在上個世紀的1960年冬季,正是國民經濟困難時期,全國不僅糧食、副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極度緊缺,作為第一能源的煤炭更是供不應求。哈爾濱市民要憑供應本挎着小筐排隊購買,每天只供應兩斤,而雙鴨山卻因鐵路運輸的限制,尚有一些儲存的落地煤。瀋陽軍區為了緩解用煤的窘迫狀況,就派出一個汽車班來雙鴨山拉運儲煤。這個汽車班就是雷鋒汽車班。他們一行12名戰士、6台解放牌大卡車,在雷鋒的帶領下進駐雙鴨山。他們住在嶺東礦招待所一樓,每天分兩班把六井的落地煤運至雙鴨山車站。
雷鋒矮矮的個頭兒,胖乎乎的臉蛋,嘴角總是掛着微笑,長了一身「愛人肉兒」。據招待所的服務員小韓說,自從他們住進後,服務員真是就「失業」了,打掃廁所、倒痰盂、擦地板等零活都讓他們包幹了,服務員只能幹些整理床鋪的活。時間稍長,雙方形同一家,服務員就趁他們不在時,偷偷地把他們換洗的衣服給洗了,晾乾疊了放在鋪下,他們發現後,一再表示感謝,並從此隨換隨洗,這點活兒服務員也搶不到了。有一天下午,《雙鴨山日報》駐嶺東記者站工作的任震邦到招待所去,正趕上他們歇班的戰士在打撲克,雷鋒也在其中。只見他腦門兒上貼了兩個紙條兒,可能是敗績的象徵。見任去了,有一個戰士就把位置讓出來,非讓任記者也玩幾把,盛情難卻,任只好從命。任記者打撲克的技藝可比他們略高一籌,牌又順手,一個100分光頭,又讓雷鋒腦門兒多了一個紙條兒。雷鋒臉上還是掛着那抹不掉的笑容,連連說,勝敗兵家常事……他那憨厚樸實、樂觀向上、不肯認輸的勁頭,給人留下了極深的記憶。
那個時候雷鋒的事跡還不廣為人知,名字還沒有後來那麼響亮,所以也不曾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但那時候他已是瀋陽軍區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積極分子、五好戰士標兵,一些事跡也屢見報端。共青團市委曾在礦工俱樂部組織過一場雷鋒專題報告會,內容是讀毛主席的書,做毛主席的好戰士,當一顆永不生鏽的「鏍絲釘」。
據導演乙萬權介紹,本劇通過文藝作品為媒介,引導激勵黨員、幹部、群眾將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讓雷鋒精神在美麗多彩的雙鴨山蔚然成風。(記者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