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香港盛事接踵而來。3月1日啟德體育園隆重開幕,4日至9日,體育園率先上演世界格蘭披治桌球大獎賽;9日有LIV GOLF;從3月15日開始,M+會舉行畢加索展覽;之後,還有巴塞爾藝術大展、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等將精彩輪番上演,旅發局稱之為「香港盛匯超級三月」。
昨天(3月12日),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更披露,第3屆「裕澤香江」高峰論壇將於26日舉行。同一個星期,米爾肯研究院舉辦的全球投資峰會、滙豐全球投資峰會、彭博家族辦公室峰會亦將在港舉辦;還有由世界經濟論壇主辦,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研討活動首次在港舉行,體現香港對綠色金融及可持續發展的前瞻視野等。這些都是財金重要盛事,匯聚全球頂尖業界領袖,動見觀瞻,影響巨大。
一連串世界級財金、文體藝術大型盛事匯聚,令香港這座亞洲國際都會、盛事之都綻放更加耀眼的璀璨光芒,彰顯本港作為國際化城市的巨大活力和強勁吸引力。當局尤其要利用機會,緊貼時代,展現香港國際大都會的優勢、風采,並實現「再增值」,放大盛事效益,為香港匯聚更多財氣和人氣。
盛事經濟是當局近年積極推動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也獲得市民的樂見和支持。事實證明,盛事經濟會產生聚集乘數效應,「聚人氣」、「聚財氣」,吸引世界各地遊客,直接惠及交通、酒店、餐飲、零售等行業,並刺激其他行業的發展,帶來真金白銀的效益。
除此之外,專業界盛事的效應更是不可低估,比如本港舉辦的多項財金盛事,就備受國際投資者青睞,吸引其加快來港落戶及布局。道理很簡單,金融界和企業界大佬們願意花時間一再來港,正是看中香港擁有優良的營商環境,在經濟自由度、普通法、低稅率、人才儲備、專業服務配套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還是連接中國內地與國際之間「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百聞不如一見一談。面對當前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及貿易摩擦加劇,選擇香港可為國際投資者帶來確定性,以及龐大的商機和利益,大家當然希望繼續通過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更好為自身創富增值,香港的魅力亦進一步得到凸顯。
當局表示,今年上半年香港將舉辦至少93項盛事,預計將帶來約33億港元的消費額和約18億港元的經濟增加值。同時,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盛事還有品牌效應,可提高香港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繼續向外說好香港故事,吸引更多投資者和高端人才。
不錯,各項盛事舉辦,展現香港活力,亦是提振經濟的重要動能。3月盛事豐富多彩,涵蓋不同範疇,精彩可期。當局目標清晰,就是要提升體驗,打響品牌,盡力增加人流和消費,惠及全港各行各業,朝「盛事+」的方向進發。未來要辦好盛事活動,仍要積極完善配套,加強宣傳推廣。啟德體育園的啟用,為舉辦各項盛事活動增色,而在軟件方面,則要持續營造「好客之都」的氛圍,務求讓各地遊客都感到賓至如歸,感受香港的魅力。相信各方不斷總結經驗,務實有為、善作善成,香港的盛事經濟將踏上新高度、新台階,並助深化國際聯繫,令香港國際大都會金字招牌更亮。(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