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交銀國際董事譚岳衡表示,今年李強總理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香港的內容首次提出「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這不僅是對香港表述的新亮點,更標誌着中央對香港國際功能的高度重視,是中央對香港更主動、系統地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獨特優勢的又一明確要求。
一是政策定位有新內容。譚岳衡指出,對比2023年工作報告提出「拓展對外交流合作」、2024年提出「鞏固競爭優勢」的表述,2025年報告首次明確「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增加的這句話,含義豐富。香港主動「鏈接」國際,說明香港要發展成為國家對外合作的「戰略樞紐」,顯示中央對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有更高期許。國際交往與經濟民生、國家安全並列,是香港「三位一體」的發展框架。
二是中央強調香港國際角色,有深刻的時代背景考量。譚岳衡說,當前中美博弈加劇,西方國家加緊對中國的圍堵,試圖將香港「去國際化」,比如2月份特朗普簽署命令調整政策,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徵10%關稅,同樣適用於來自香港的商品,試圖在輿論上把香港變為普通城市。通過深化國際交往,香港可用事實反擊優勢消失論。2024年香港外商直接投資逆勢增長10%,國際金融機構區域總部數量仍名列前茅,就是最有力的回應,香港需要深化國際合作,主動、系統地尋求與更廣泛地區的合作,發揮「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平台功能。
三是從經濟金融實踐上,就香港深化國際交往,需要在三個維度上發力。譚岳衡說,首先,充分發揮聯通內地和國際資本市場的「雙向管道」作用。在「引進來」方面,更多地吸引中東和東南亞優質項目和資金來港,吸引中東主權基金通過香港配置人民幣資產。在「走出去」方面,我們要持續大力推動香港資本市場改革,大力支持內地科技企業進行「A+H」雙重上市,攜手內企走向國際市場。其次,需要推動香港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內地城市在規則領域的「軟聯通」。推廣香港的法律仲裁服務,建立「一帶一路」爭端解決中心,香港的判決在15個普通法轄區內可以直接執行,要堅定維護法律體系的國際影響力。
此外,要放寬國際新業態在香港落地,包括虛擬資產監管沙盒,爭奪Web3.0時代的規則制定權,擴大數字金融資產交易,在國際前沿業態佔有一席之地。同時,着力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發揮人文領域的價值紐帶作用,打造國際文化都會,盛事都會,廣迎八方國際來賓。
譚岳衡表示,香港不只是行政區劃意義上的「特別行政區」,更是國家國際大循環的戰略支點。當香港法官用普通法審理跨境數據糾紛,當國際投資熱湧香港,香港展示的是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對話的獨特範式。他期待香港在深化國際交往中,書寫「一國兩制」新的篇章。
圖說:譚岳衡參加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