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李君豪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國家「十四五」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可充分發揮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通過制度創新、政策協同和國際合作,支持科創企業發展,打造「東方矽谷」生態圈。
李君豪認為,作為全球融資中心,香港在支持科創企業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他指出,香港的普通法體系、資金自由流動、國際化人才和法律服務,使其成為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樑。他建議,香港繼續優化上市機制,特別是為未盈利的硬科技企業開闢上市通道,同時拓展綠色債券、可轉換債券等創新融資工具,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
談及高風險、高回報的科創項目,李君豪強調,香港需要在風險控制和市場活力之間找到平衡。他建議政府擴大「監管沙盒」的覆蓋範圍,允許企業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領域測試創新商業模式。此外,政府可以聯合金融機構設立科創貸款擔保計劃,為早期項目提供部分風險兜底,並通過稅收激勵政策吸引更多風投基金投資本地科創企業。
李君豪認為,香港的低稅率、資金自由流動和國際化專業服務是其吸引國際風投和私募基金的獨特優勢。他建議,香港應進一步簡化大灣區跨境投融資審批流程,推動跨境資金便利化。同時,香港可以與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等地合作,設立跨境孵化器,吸引風投參與從研發到IPO的全鏈條投資。
為了補齊香港在風險投資領域的短板,李君豪還建議政府牽頭成立「香港科創母基金」,聯合國際頭部風投設立子基金,側重天使輪與A輪投資。此外,香港應推動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體系,並通過多元化退出渠道,如港股SPAC機制、併購整合等,探索與大灣區區域性股權市場對接。通過引進國際頂尖創投人才,建立科創企業數據庫,降低信息不對稱。(記者蔡寧、胡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