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黃山市黃山區,有這樣一位紅十字志願者,她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也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但是她卻把幫助別人當作一種信念,把做公益當作一份事業,她就是黃山區紅十字志願服務大隊的志願者馬桂英,她堅守博愛初心,踐行人道使命,默默奉獻,無怨無悔,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馬姐」。
現年65歲的馬姐,是黃山區甘棠鎮龍北社區居民,2018年從企業退體後,一次偶然的機會,馬姐看到黃山區紅十字志願服務大隊在面向社會招募志願者,一種奉獻的本能促使她毫不猶豫就報名註冊成為一名紅十字志願者。
馬姐自小深受雷鋒精神鼓舞,小時候心中就懷揣一個夢想:就是有朝一日參加社會公益事業,儘自己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她高興地說:「加入紅十字志願服務隊,給了我一個實現夢想的平台!」
公益活動的「熱心人」
馬姐始終用真心真情為困難群眾忘我服務,積極參與黃山區紅十字會組織實施的「情暖夕陽 關愛未來」和「樂向未來」項目,結對幫扶3名孤寡老人和3名留守兒童,針對行動不方便的孤寡老人,秉持「服務多上門、老人少跑腿」的服務理念,持續開展每天1小時「暖心敲門行動」,了解老人需求、為他們代買代購、整理家務、清洗衣服被單、陪護就醫等,讓老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暖心的服務。堅持「每周一走訪」留守兒童,與留守兒童談心,幫助留守兒童實現一個個微小而珍貴的心願。
吳大媽因為年邁,生活起居多有不便。馬姐便定期前往吳大媽家中,與她聊天解悶,幫其打掃房間做家務,將老人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一年冬天,吳大媽因腦梗突發住院,馬姐協助醫護人員為其辦理入院手續,每天為她準備餐食,協助她進行康復訓練,確保她在醫院期間得到良好的照顧。馬姐的出現讓吳大媽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關愛,也讓她的晚年生活重煥光彩。
今年以來,她還協助10名殘疾人開展康復訓練、健康體檢,每月上門服務。結合節假日陪同殘疾人員參觀黃山西站、採摘桑葚等戶外活動。這些善舉雖小卻如春風拂面,溫暖了困難群體的心田。
據了解,馬姐退休工資微薄,平時生活很節儉,但在參與抗洪救災、抗擊疫情、資助困難群眾等活動中,卻慷慨解囊,累計捐款1萬餘元。
「愛心事業」的「用心人」
為推動全區造血幹細胞和遺體角膜捐獻工作,她和志願者們一起精心準備各種宣傳資料,製作宣傳展板,利用「世界紅十字日」「世界防災減災日」「世界獻血者日」「世界骨髓捐獻日」等節日節點,奔波在機關、鄉鎮、學校、企業、廣場、敬老院……組織開展公益宣傳活動,引導市民關注、支持和參與造血幹細胞和遺體角膜捐獻工作,全區造血幹細胞捐獻實現了從「零」突破到穩步增長的轉變。
每一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從入庫信息採集、回訪、高分辨血樣採集,到體檢、捐獻等環節她都全程參與陪伴服務。2020年她還簽訂了遺體角膜捐獻志願書。她自己掏錢買禮品,上戶走訪慰問遺體角膜捐獻者家屬和捐獻登記者,建立了遺體角膜捐獻微信群,和他們保持親戚般感情聯絡,並通過現身說法帶動身邊8位親友加入到遺體角膜捐獻隊伍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近年來全區造血幹細胞累計採樣入庫近200人,成功捐獻2例;累計登記遺體角膜捐獻157人,成功實現遺體角膜捐獻8例。她已成為紅十字志願服務隊伍中的一名業務骨幹。
馬姐雖已是花甲之年,但她始終堅守自己的初心使命,時時以紅十字會的志願服務為己任,和其他年輕的志願者們一起參加各種志願服務活動,志願服務時長近3000小時,榮獲黃山市、黃山區「優秀紅十字志願者」和「甘棠好人」榮譽稱號。
馬姐以實際行動踐行着「人道 博愛 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她積極、樂觀、上進,吃苦耐勞,不計報酬;她不斷學習,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技能。2024年已經64歲的馬大姐,還參加救護員培訓班並獲得救護員證。
她一直堅守着自己的信念,誠如她所說的:「在紅十字志願服務隊這個大家庭里,我始終記着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一起攜手做公益、做奉獻,使我找到了心的歸屬,更加堅定了將志願服務堅持到底的決心和勇氣,為紅十字事業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實現我的人生價值!」(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李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