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深圳發布《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行動計劃(2025—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發揮深圳產業鏈完備、機電一體化、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爭取兩年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先鋒城市。
此前就有外媒認為深圳可成為中國媲美硅谷的全球AI中心城市。記者從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了解到,該計劃進一步完善了自2023年提出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目標以來的政策體系,與2024年12月發布的《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的若干措施》相互協同,加速政策效應顯現,以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行動計劃》圍繞加速推進全域全時全場景應用、不斷強化產業要素供給、持續增強源頭創新能力、大力營造創新創業生態等四個方面,具體部署了18項重點任務,9項重點攻關行動。重點任務包括擴大開放「城市+AI」應用場景、深化AI賦能千行百業、大幅提升智能算力規模、探索數據跨境新模式、加強投融資支持等,其中每一項都明確了責任單位,每一項重點攻關行動都明確了責任單位及責任人。
《行動計劃》提出,預計到2026年,深圳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3000家,獨角獸企業超10家,產業規模年均增長超20%,推出10個以上產業集聚效應明顯的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孵化器,形成「場景應用最開放、算力供給最普惠、產業生態最健全、創新創業最便捷」的產業發展環境。
【相關鏈接】全時全場景應用的「深圳樣板」
2023年以來,深圳已開放了近200個「城市+AI」應用場景。此次《行動計劃》提出,深圳將大力建設市、區兩級應用場景開放中心,圍繞政務服務、城市治理、教育教學、醫療服務和文化旅遊5個領域,每年開放100個以上應用場景,打造「一區一品牌」典型場景應用,推動全面提升超大規模城市治理水平。
深化AI賦能千行百業,深圳將聚焦「AI+先進製造」「AI+科學研究」「AI+金融服務」「AI+商貿流通」「AI+創意設計」5大產業領域,以垂類行業大模型與具身智能機器人為核心驅動力,推出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標桿應用、一批具有推廣價值的示範應用。
真金白銀支持
深圳將擴容發放普惠「訓力券」,支持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低成本使用智能算力;構建大規模的普惠算力保障體系,推動政府投資智算中心向初創企業、中小微企業提供一定規模的免費算力,鼓勵社會投資智算中心向初創企業、中小微企業提供優惠算力;加快布局低成本邊緣智算中心,提升對不同模型的適配能力,熟化邊端智算資源配套服務,滿足推理側算力需求等行動,持續降低算力成本。
除推動深圳數據交易所打造國家級數據交易所,發放「語料券」,促進人工智能語料共享和交易外,深圳還將充分利用產業優勢,重點培育醫療、教育、交通等高價值垂類數據集,匯聚建成3PB中文語料數據;鼓勵行業企業、互聯網平台企業聯合研究機構和行業組織,試點建設醫療等行業可信數據空間,釋放行業數據價值,持續構建行業語料集,支撐垂類模型訓練。
加速孵化培育
深圳將支持有條件的高校組建人工智能學院或研究院,建設人工智能國內一流專業集群,加強本地高層次人才培養,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學科建設,大力培養本地人工智能人才。
為更大力度提供企業孵化空間支撐,加速企業孵化培育,深圳將在福田、羅湖、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等重點區,各打造1個以上超2萬平方米的低成本創新孵化器,為初創企業提供免租空間、算力優惠和配套資源服務,並鼓勵各區打造區級人工智能特色產業園和人工智能產業樓宇,推動「樓宇園區+算力設施+科研機構+公共服務」一體化布局,吸引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
聚焦企業融資需求,深圳將構建層次鮮明、高度協同、耐心陪伴的基金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和具身機器人產業基金作用,統籌天使母基金、深創投、各區基金等國企基金,聚焦推理芯片、模型算法、端側應用、具身智能等領域,投資一批高成長性企業。(記者 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