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市民進醫院學急救技能!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舉辦第三場「市民開放日」活動

市民進醫院學急救技能!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舉辦第三場「市民開放日」活動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4-09-15 11:44:43原創 來源:​ 香港商報網

 家人突發心絞痛怎麼辦呢?看到路人突然倒地又怎麼辦……9月13日下午,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簡稱「南醫大深圳醫院」)在第25個「世界急救日」前夕,開展了第三場「市民開放日」活動。當天,寶安區人大代表王小菲、區政協委員陳蓉、市民代表等還與南醫大深圳醫院副院長劉亞傑參與了開放日「院長面對面」交流環節,建言獻策,醫院將繼續關注大眾關心的話題,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開放日上午,門診大廳舉辦民樂主題音樂會及痛風健康專題講座,下午寶安區人大代表、區政協委員、市民代表參觀了心血管內科、急診科、胃腸外科等,聽見生命回聲、感受急救速度!市民紛紛表示,猶如走進了別開生面的「搶救生命和健康教育」課堂。

image.png

 醫院門診大廳教授「心肺復蘇」

 圍觀市民直呼「醫院也有快閃」

 「將手掌根部置於患者兩乳頭連線中點,另一手疊放上面,手指交叉互扣……垂直向下用力按壓,深度5-6cm,每分鐘約為100-120次。」13日下午,南醫大深圳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汪琰彥正在門診大廳手把手教授市民在道具假人身上進行心肺復蘇。「我第一次看到醫院門診大廳會舉辦這樣規模的急救科普和技能培訓活動,既接地氣又很新鮮,類似『快閃』活動。」圍觀市民林小姐告訴記者。

image.png

 據悉,此次急救科普並非「快閃」活動,而是醫院舉辦的第三場「市民開放日」活動的其中一個實操環節。當天,參與開放日活動的市民首先參觀了醫院的急診大廳、急診搶救室。南醫大深圳醫院急危重症醫學部主任屈紀富教授帶領市民了解急診重症監護、創傷、胸痛、卒中等幾大單元板塊。「走進急診室,心跳不由得就加快,在這裏醫護人員在與時間賽跑,患者與命運較量。」市民盧女士講到。

 屈紀富教授表示,急診科是醫院的前沿和窗口科室,在搶救生命的救治鏈條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病人的生存鏈涉及多個環節,急診急救真正體現的是「整合」醫學和「時效」治療的理念,即盡力把危重病人搶救向院前和現場延伸,也需要整合各種救援力量對危重病人進行高效搶救與綜合治療。

image.png

 如何能把搶救的時機前移至院前和院外?這也是參觀市民最想要了解的。「讓患者在發生意外的『4分鐘』內得到公眾力所能及的救援,就能為專業的院前急救贏得時間與機會!」屈紀富教授向市民科普了院外能開展的急救技能和流程知識。隨後,參觀市民移步至門診大廳,在急診醫護人員帶領下,通過假人模型親自動手學習心肺復蘇(CPR)、自動體外除顫器(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基礎而關鍵的技能。

image.png

 市民操作間內直觀DSA手術

 急性心梗發病年輕化的趨勢愈發明顯,它已不再只是老年人關注的疾病。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彭毅就市民關心的問題一一作解答,比如什麼是胸痛,胸痛具體分哪幾種「痛感」?急性心肌梗死如何發生的?發生時該如何應對?……據彭毅介紹,目前,南醫大深圳醫院每年診治心血管疾病患者50000餘例,已建立了一整套急性冠脈綜合症的救治體系,包括在急診室設立急性冠脈綜合症的綠色通道;建立急性胸痛中心,組建一支「全天候」不停歇的急性冠脈綜合症救治隊伍,可在30分鐘內開始急診冠脈介入診療。

image.png

 「我76歲了,也常關注心血管疾病問題,彭醫生講的很實用,回家後要告訴一些老年朋友和我的家人。」市民馮奶奶告訴記者,比如胸痛發生時應保持鎮靜,可服用常備藥物,及早就醫,劇烈胸痛時請勿忘記醫院的「綠色通道」等等。

 彭毅介紹到,「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首選急診介入治療,手術創傷小,患者承受的痛苦輕,救治常立竿見影。」為了讓市民更直觀地了解急診介入治療,醫務人員帶領市民分批進入DSA(減影血管造影)操作間參觀。市民通過電腦屏和防輻射玻璃窗,可清晰看到手術室內的一切進展。

image.png

 陳強醫生向市民演示進入DSA手術間前穿鉛衣的步驟,邊向市民介紹,在造影劑的幫助下,患者心臟的三根大血管會顯示在大屏幕上,其中動脈狹窄病變部分顯示非常清晰,如不及時疏通就存在生命危險。「現在DSA手術室為患者做的心臟介入手術,就是通過導管導絲將支架置入患者血管中,幫助患者疏通血管,恢復心臟供血。」據南醫大深圳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李雪介紹,目前科室已發展為以冠脈介入、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心臟電生理及射頻消融、心臟瓣膜病介入以及心臟急危重症為主要特色的優勢學科。

image.png

 市民林小姐真切感受到眼前這條綠色通道如何爭分奪秒守住了無數患者的生命線,同時也心疼一線救治的醫護人員。「我今天才了解到DSA手術室內是高輻射區域,陳醫生試穿那件鉛衣,足足有20斤重,醫生們日常不光要『負重』手術,還要冒着輻射危害,為的是拯救每一位命垂一線的患者。」林小姐頗有感慨。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市民走進胃腸外科了解「科學減肥」

 市民從心血管內科認識到多種因素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其中之一便是肥胖。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超重或肥胖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image.png

 市民走進胃腸外科住院病區,當看到這裏有很多因肥胖住院的患者後都覺得驚訝。「我以為肥胖患者一般到內分泌科就診,卻沒想到胃腸外科也這麼多患者。」市民羅先生表示。胃腸外科邵海斌副主任醫師介紹到,學科帶頭人汪泳主任是被國家衛健委聘為減重代謝外科規範化建設與質量提升項目評審專家,也是國內較早開展減重代謝手術的專家。他帶領科室開展腹腔鏡下微創手術治療病態性肥胖及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高血壓等代謝性綜合症;其中減重手術已開展四千餘例。

image.png

 「我身邊很多女性朋友常討論各種各樣的減肥方法,我認為應該按今天醫生的提醒,首先了解自己屬於哪一種肥胖,要積極諮詢專業醫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減重方式,而不是盲目嘗試。」市民胡女士講。

 當天,在醫院門診一樓還開展多學科大型義診,骨科、中醫科、泌尿外科、內分泌科、消化內科等專家為市民現場看診答疑。(記者王娜)

責任編輯:趙桐曲 市民進醫院學急救技能!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舉辦第三場「市民開放日」活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