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6月25日電 6月25日是中國第34個全國土地日,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近日,筆者來到安徽省合肥市,探訪自然資源部建部以來啟動的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省級節約集約用地試點。
據安徽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省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方成介紹,試點一年多來,安徽省耕地面積較上年增加20.18萬畝,連續三年保持淨增長;「地耗」(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所消耗的土地資源)下降5.5%,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開發區土地建成率、綜合容積率、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分別提升4.6%、3.5%、5.4%。
地處合肥市國家級高新區的中安創谷項目,是當地通過開展節約集約用地試點,打造產業創新升級的示範項目。在中安創谷科技園,一座座現代化寫字樓環湖而建。據了解,該項目總佔地1500畝,規劃總建築面積約260萬平方米,實現了全球路演中心、運動中心、美食中心、托幼中心、人才公寓等全要素配套服務設施混合利用及地下空間複合利用。
中安創谷科技園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芳稱,園區嚴格落實工業區塊控制線管理、規劃條件管控和產業准入,按照「集中設置、功能混合」原則安排公共配套設施,合理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目前,中安創谷項目畝均投資強度達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去年實現畝均產值7141萬元、畝均稅收208萬元。
「合柴1972」文創園是合肥市網紅打卡地標,也是低效用地再開發的典型案例。該片區原是合肥柴油機廠區和一部分城中村(含棚戶區),隨着城市發展,其原有功能已無法滿足周邊區域需求。2019年,合肥市政府採用工業遺產保護與文化創意相結合的方式,將其改造為集文化創意和現代生活於一體的「合柴1972」文創園。
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負責人指出,針對該片區整體土地利用效益不高的痛點,改變過往「成熟一塊,出讓一塊」的單地塊開發模式,實施統一規劃、片區收儲、整體供應,推動片區系統綜合開發。不僅通過引入藝術展覽、數字媒體、文化傳播、設計服務等新業態企業實現了老廠房活化利用,還在片區內配套建設小學、幼兒園、停車場、社區服務中心、養老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補齊片區功能短板。
「合柴1972」開發運營公司濱湖集團總經理李銳鋒提到,目前該片區出讓土地834畝,出讓收入約38億元。合柴文創園建成區已解決2000餘人就業,2023年營收達3.5億元。
另一種做法是「用存量換增量」。合肥市長豐縣採用這種方式,在保障比亞迪合肥基地用地需求的同時,實現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據悉,長豐縣通過整合下塘鎮、雙墩鎮9宗低效利用土地共1123畝,連同周邊新批准徵收的2795畝土地,供應給比亞迪一期項目用於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
比亞迪合肥基地廠區通過自建高架輕軌交通體系,不僅實現了人員和物料在廠區內高效運轉,也極大地節約了廠區交通道路用地。廠區主要生產工藝車間建造高度普遍在20米左右,並按生產需要設置了部分三層結構,通過建設大跨度高標準工業廠房,實現向空間要效益、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目的。
低效用地再開發帶來良好經濟效益。截至2023年年底,比亞迪合肥基地一期項目全年實現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約50萬輛,年產值達600億元。據測算,比亞迪合肥基地一期、二期、三期全部建成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近2000億元,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總產值不低於3000億元。(馮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