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科研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早前跟隨嫦娥六號成功於月球背面軟着陸,並完成全自動的表土採樣及封裝任務。理大表示,載有月壤樣本的嫦娥六號上升器已從月球背面起飛,預計本月25日將樣品帶回地球。
「表取採樣執行裝置」由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丶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及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容啟亮率領的理大科研團隊研製,該裝置已於本周一(3日)成功完成人類史上首次月背表土採樣任務。
容啟亮表示,由於受到「地、月自轉」速度影響,人類不能直接觀測月背以及直接通訊,無論是探測或登陸,今次採樣任務的難度比在月球正面採樣更大。團隊根據過往航天項目累積的經驗,對嫦娥六號裝置進行多項改進,令採樣任務可更快完成。他感謝國家委以重任,讓理大能展示香港的航天科技研究實力,在國家深空探測發展擔當重要角色。
容啟亮介紹,理大工業中心製造的採樣器內有採樣器甲與採樣器乙,前者閉合時會產生震動與衝擊,能打碎多餘或較軟石塊打碎,能順利把月壤樣本放入樣本罐內;採樣器乙可用於採集黏性月球表層樣本,同時充當備份,保持採樣器乾淨以進行提罐步驟。
理大工業中心總監衛漢華、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及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容啟亮和理大工業中心副總監譚惠民合照。
容啟亮指出,嫦娥六號所採用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有配備封裝系統,可承載2公斤月壤,以全自動多點方式採樣,有別於其他國家透過鑽取及人手挖掘方式採樣。發射時會自動鎖緊,發射着陸後可自動解鎖,放置樣本期間更能保護樣本罐,期間不會弄污罐身,能順利封裝。在整個採樣過程中,首先由安裝在採樣器旁、可抵受攝氏130度高溫的「高溫近攝相機」導航採樣,然後將樣本倒進初級封裝系統的樣本罐內。當採樣完成後,封裝系統將月球樣本封裝保存;採樣器再在近攝相機導航下,將樣本罐準確提放到上升器內,帶回地球。
理大副校長趙汝恆對學校能參與今次任務表示十分榮幸,指理大有超過30年航天科研工作經驗,是香港唯一一間多次參與國家航天任務的大學,由2010年起參與嫦娥三、四、五、六號探月任務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任務。他感謝國家信任與支持,希望可以進一步發揮理大專長,與內地科研專家合作,為國家航天事業發現作出更多貢獻。
趙汝恒說,理大會舉辦講座,編寫教材,舉辦「科學世界:探索太空 造福人類」中學生科普計劃,培養年輕人對航天科技的興趣,他亦希望政府投放資源支持航天產業發展。
趙汝恒指出,香港與海外和內地的情況不一樣,很多內地傑出優秀年輕人願意投入就讀工程、科學這類專業。香港要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需要世界一流的工程和科學人才,本港學生應多進入這行業,創造新出路,加上整個經濟環境推動。年輕人想投身但會面對家庭的阻力,惟成就大事需要背負大風險,指如果不承受任何風險,相信容啟亮的團隊不可能參與到月球背面的採樣任務,他希望父母應鼓勵下一代接受風險,投身這一樣行業。
6月2日至3日,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採樣任務。6月4日7時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樣品自月球背面起飛,隨後成功進入預定環月軌道,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和起飛。6月6日14時4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完成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並於15時24分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圖:國家航天局、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