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格達3月20日電 題:費盧傑二十年殤——起底美軍濫用武力殘害伊拉克百姓
新華社記者段敏夫 李軍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繞過聯合國安理會發動伊拉克戰爭。2004年,美軍先後兩次大規模進攻反美武裝控制的重要城鎮費盧傑。
美軍在戰鬥中不僅大量使用白磷彈,給伊拉克平民帶來嚴重傷害,還大量使用貧鈾彈,其遺毒至今無法消除。伊拉克放射性污染專家蘇瓦德·納吉·阿紮維曾披露,2003年至2004年,美軍在伊拉克使用了18.1萬枚貧鈾彈,在費盧傑戰役中使用尤為頻繁。戰後,費盧傑新生兒出生缺陷率和民眾癌症罹患率均大幅上升。
究竟是誰濫用武力大規模殺傷平民百姓,歷史已經記錄。
「那段遭遇是我人生中最沉重的回憶」
從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出發向西約70公里,便是被稱為「清真寺之城」的費盧傑。這裏曾有200餘座清真寺分布在城內及周邊村鎮,幼發拉底河依城而過流向南方。20年前,連接巴格達和費盧傑的交通幹線曾被當地人稱為「通向地獄的公路」。
2004年,美軍進攻費盧傑。在這場伊拉克戰爭最慘烈的城市巷戰中,美軍的無差別空襲和炮擊幾乎將費盧傑夷為平地,當地約30萬居民中有25萬人為躲避戰火背井離鄉。當地醫生說,僅在2004年11月美軍發起的第二次費盧傑戰役中,就有1000多名伊拉克人喪生。
為加快戰鬥進程、減少自身傷亡,美軍在費盧傑大量使用白磷彈,給當地民眾造成可怕的傷害。
1980年,聯合國通過《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其所附的《禁止或限制使用燃燒武器議定書》禁止對平民和平民聚集區使用燃燒武器。儘管美軍辯稱其只是將白磷彈用作照明彈或利用其爆炸產生的煙霧提供掩護,但在親歷過那場慘烈戰爭的費盧傑退休醫生薩阿迪·澤海巴看來,這套說辭完全是無稽之談。
「在20年前的費盧傑戰場上,美軍將白磷彈作為燃燒彈無差別使用,給當地平民帶來了巨大痛苦。」親眼目睹過被白磷彈燒傷病人的澤海巴告訴新華社記者,「那段遭遇是我人生中最沉重的回憶」。
「白磷彈接觸人體後會燒穿皮肉,深入骨頭,殺傷力極大且極難撲滅。白磷彈燃燒產生的有毒濃煙還會刺激眼睛並誘發呼吸道疾病。炮火下的費盧傑,電站被炸毀、醫院被占領,遭遇白磷彈攻擊的平民無法得到有效救治,只能在痛苦的灼燒中聽天由命。」澤海巴說。
由於美軍的封鎖,該城東區的居民無法抵達西區的費盧傑醫院。為此,澤海巴和幾名醫生在東區建立了一家簡易診所,一個月內實施手術約400次。由於缺少藥物,醫生有時不得不在不施麻醉的情況下為傷者截肢。
「美國僅憑一管白色粉末便宣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自己卻在費盧傑戰役中罔顧國際公約和交戰準則,如此雙標虛偽,真正製造大規模殺傷的破壞者正在歷史的注視下露出真實面目。」伊拉克大學新聞學教授穆罕默德·朱布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這個數字是廣島、長崎的近14倍!」
比白磷彈更讓伊拉克人聞之色變的是貧鈾彈。天然鈾被提取出用於製造核武器或核燃料的鈾-235後剩餘的核廢料被稱為貧鈾,貧鈾彈就是以此為主要原料製成的彈藥。這種彈藥爆炸後會造成放射性微粒和氣溶膠四處飄散,從而對環境產生長期負面影響。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5年證實,伊拉克境內共有311處貧鈾污染點。荷蘭天主教和平組織2014年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在巴格達、費盧傑等地發現貧鈾彈頭,其中包括美軍M1A1型主戰坦克使用的炮彈彈頭。有統計數據顯示,美軍在伊拉克境內使用的貧鈾彈累計超過3400噸。
英國科學家克里斯托弗·巴斯比在《2005-2009年伊拉克費盧傑癌症、新生兒夭折和出生性別比研究》報告中指出,研究小組在費盧傑走訪711個家庭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顯示自費盧傑戰役以來,當地孕婦流產率顯著上升,有先天性心臟病、腦功能障礙和肢體畸形等出生缺陷的嬰兒數量大幅增加,兒童癌症罹患率較戰前上升12倍,新生兒性別比出現異常波動。「費盧傑出現了同廣島核爆後類似的遺傳損害現象,但嚴重程度遠超廣島。」巴斯比指出。
伊拉克兒科專家薩米拉·阿尼是最早發現費盧傑新生兒出生缺陷問題並對此展開研究的當地學者之一。2012年初,阿尼向卡塔爾半島電視台透露,自2005年以來,她用數百張照片記錄了費盧傑新生兒出生缺陷病例的不同症狀:齶裂、四肢短小、脊柱畸形、多指……甚至有的嬰兒只有一隻眼睛。
2009年10月至2011年年末,僅阿尼本人就記錄了699例出生缺陷病例。「在費盧傑醫院的產房外,新生兒家屬已不會像往常那樣問醫生『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最關心的是新生兒是否健全、健康。」
阿尼曾與從事放射性污染遺傳影響研究的日本學者交流,了解到在曾遭原子彈攻擊的廣島、長崎地區,新生兒出生缺陷率約為1%至2%。而2011年關於費盧傑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當地平均每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約147人有出生缺陷。「這個數字是廣島、長崎的近14倍!」
為進一步鎖定危害元兇,阿尼和巴斯比在費盧傑採集了25名出生缺陷嬰兒父母的頭髮樣本送至德國實驗室檢測。2011年9月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送檢樣本中發現過量的汞、鈾、鉍等元素,過量接觸鈾元素是引發癌症和出生缺陷的主要誘因,且鈾元素具有很強的遺傳毒性。「這驗證了外界關於美軍當年使用的某種含鈾武器導致費盧傑出現放射性污染,進而引發長期健康問題的猜想。」
18歲的費盧傑女孩努爾出生便患有脊柱和胸廓畸形。因站立和行走困難,努爾無奈早早輟學在家,佝僂的身軀讓她的身高只有正常孩子10歲左右的水平。
據努爾的父親哈利德·易卜拉欣回憶,早在2004年美軍攻打費盧傑時,他就注意到村里發生過一些奇怪的變化:樹葉大量枯萎,家禽離奇死亡,參戰的年輕人突發怪病,但當時並未引起大家的重視。
讓他沒想到的是,四年後出生的二女兒馬亞爾也患有類似疾病。易卜拉欣慌忙帶着兩個女兒前往醫院進行全面檢查。醫生說,這種情況近年來在費盧傑屢見不鮮,當地沒有檢測人體放射性物質含量的設備,但病因應該與美軍使用的特殊武器有關。「那是我第一次聽到『貧鈾彈』這個詞。」易卜拉欣說。
「我和孩子的母親都很健康,也沒有家族遺傳病史,戰後出生的孩子卻接連患上怪病,家族中其他親屬的孩子也有類似情況。除了美國發動的那場戰爭,這麼多年來費盧傑沒有經歷過其他重大變化,如果不是美軍使用了可怕的武器,還能是因為什麼呢?」對於許多像易卜拉欣這樣的受害者家屬來說,即便確定美軍是始作俑者,他們也無從伸冤,更遑論賠償。
「美國政府當年聲稱要『解放』伊拉克,但實際給伊拉克人民帶來了什麼呢?他們踐踏了道德,摧毀了教育和醫療體系,破壞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切。伊拉克人民至今仍因美軍侵略種下的惡果而承受痛苦。」易卜拉欣控訴。
「都是美軍在一手操控輿論!」
20年前,美軍在費盧傑大打出手的同時,對輿論進行了嚴格管控,甚至對西方隨軍記者也嚴格限制。在當年發布的作戰公報中,美軍對平民傷亡隻字不提。曾目睹當年城中慘劇的費盧傑居民阿卜杜·拉赫曼對此憤慨不已:「都是美軍在一手操控輿論!」
2010年,講述美軍在伊拉克作戰行動的電影《拆彈部隊》一舉囊括第8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6項大獎。在這部影片中,平民都是被武裝分子殺害的,美軍士兵則跟伊拉克孩子一起踢足球。這種片面、扭曲的敘述,是典型的為美國政府開脫戰爭罪責,誤導國際輿論。
一些當地居民告訴新華社記者,費盧傑之戰後過了幾年,有美軍闖入出生缺陷患兒家中,要求其父母交出所有檢查報告,否則就將他們關押起來。參與撰寫《2005-2009年伊拉克費盧傑癌症、新生兒夭折和出生性別比研究》報告的一名研究人員2010年向媒體披露,該研究的問卷調查剛完成不久,就有媒體聲稱「恐怖分子」正在開展「入戶調查」,警告任何配合或參與問卷調查的人都將被逮捕。在他看來,這不過是美軍企圖阻撓調查的鬼把戲。
「只有肇事者才會做賊心虛,想盡辦法阻撓公眾了解真相。」伊拉克大學新聞學教授朱布里指出,如今有美國承包商在費盧傑承建一些重建項目,但無論是操縱輿論,還是所謂「戰後重建」,都只是美國掩蓋罪行、收買人心的手段。
2022年,為紀念費盧傑戰役,美國海軍將一艘在建的兩棲攻擊艦命名為「費盧傑」號。2023年9月,美國國防部宣布一批對烏克蘭軍事援助,其中包括貧鈾彈。
費盧傑戰役已過去近20年,伊拉克人民仍未等到美國對其所犯罪行的道歉和賠償。而貧鈾彈又被美國送往另一個戰場,去污染另一片土地。在這背後,唯一獲利的是美國軍工複合體等少數特殊利益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