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3年度「汕尾市工作目標責任制綜合考核」工作中,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深汕中心醫院(深汕院區)創下佳績,從全市113個市直(含駐汕)有關單位中脫穎而出,榮獲「國有企業事業類」一等獎,這是深汕中心醫院在過去一年的工作中取得高質量發展成效的有力印證。
數讀「知多D」
深汕中心醫院自運營以來,帶動汕尾市域內住院率增長4.1%,漲幅位居全省第1位,重症患者外轉數量減少逾15%,外市來汕就診量佔比超14%,讓汕尾從就醫「流出地」變為「流入地」。
截至目前,醫院累計門急診量突破110萬人次,出院逾7萬人次,手術量超3.4萬台,門診、住院患者滿意度分別達到96%、94%,優質科研成果競相湧現,獲批科研項目60項,申請專利41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高水平論文39篇,醫療服務質量得到群眾、患者的充分肯定,共收到錦旗1000多面,感謝信200餘封。數字的背後是深汕中心醫院實現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平移管理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深汕中心醫院專家團隊及高層次骨幹人才均由院本部直接平移,領導班子由院本部派駐高級職稱專家擔任,院本部院長宋爾衛院士同時擔任院區院長,院本部科主任同時擔任院區學科帶頭人,並派出骨幹擔任院區科室負責人。目前,院本部全時派駐296名專家到深汕院區開展工作,占職工總人數約16%,其中高級職稱專家近80人,保證院區各項工作安全有序開展;每周還柔性派出專家約30人次赴院區開展門診、手術、會診、講座等工作。
除了高水平的醫療人才以外,深汕中心醫院還聚焦醫療技術的平移,做到服務同質。
深汕中心醫院還高標準配套了國內首批、廣東省首台4K3D熒光系統,粵東首台達·文西手術機械人、PET-CT等高端設備及粵東首個一站式DSA-CT複合(雜交)手術室等先進設施,並基於院本部強大的學科優勢以及在國內領先的先進醫療技術進行全面平移,有效補齊革命老區醫療短板。
服務老區
有效解決群眾看病難題
醫療發展需要點面結合,深汕中心醫院積極開展醫療資源「下沉行動」,以點帶面,全面帶動提高區域醫療技術水平。
帶動提高區域醫療技術水平。作為區域龍頭醫院,深汕中心醫院實施高水平醫院跨區域聯動「一對一」緊密型幫扶,同時,醫院各黨支部更是主動出擊,以巡迴義診的形式送醫送藥下鄉,2023年累計共舉辦31站,足跡遍布汕尾乃至粵東地區17個區(縣)、鄉鎮,服務老百姓近7000人次,真正做到為群眾健康謀福利,大力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作為市級醫療機構對口幫扶聯繫點,深汕中心醫院積極響應衛健部門工作要求,抽調14名各專科骨幹到海豐縣、陸豐市等地支援臨床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水平。
醫療技術是重中之重,深汕中心醫院屢創粵東地區首例醫學案例,填補汕尾醫療多項技術空白。
目前,深汕中心醫院已開展新技術200多項,屢創汕尾乃至粵東地區「首例」,如首例達·文西機械人手術、乳腺假體植入術、人工耳蝸微創植入術、小兒外科腹腔鏡日間手術、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以及ECMO、心臟快速康復、超聲引導定位穿刺等先進醫療技術,四級手術比例達22%。深汕中心醫院實現與廣州院本部雙城兩院區協同空中轉運搶救病人,創造粵東首例空中ECMO輔助下生命救援,近期還完成了粵東首例達·文西機械人輔助下的胰腺中段切除術和腋下入路甲狀腺微創手術等。
完善區域急危重症救治體系也是深汕院區夯實醫療高地的關鍵一步。
作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深汕中心醫院幫助革命老區快速提升疑難重症救治水平,始終把提高急危重症疾病救治效率視為重要任務,不斷完善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危重新生兒中心等。此外,醫院結合當地疑難多發的病種,開創相應急救通道和治療手段,比如消化道出血、燒傷救治等,如在消化道出血救治中,通過多學科會診、雙鏡聯合、放射介入、同位素等手段,為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目前,深汕中心醫院已先後獲批廣東省博士工作站、廣東省高水平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廣東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還獲得了「廣東省醫療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
在未來,深汕中心醫院將充分發揮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輻射能力,逐步打造成為粵東地區乃至全省、全國的醫療高地,為汕尾本地及周邊地區提供更優質、更專業的醫療服務,造福廣大人民群眾。(記者 余麗齡 通訊員 蔡偉鉗)
頂圖: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深汕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