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俾你聽 | 香港街市:從露天到室內,總有一間在附近

港俾你聽 | 香港街市:從露天到室內,總有一間在附近

責任編輯:黃鶯 2024-03-19 10:39:3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說起香港街市,你們會想到什麼關鍵詞?

是濕漉漉、人來人往,還是昏暗漆黑、嘈雜紛亂?

買餸煮飯是絕大多數港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因此街市所承擔的角色就顯得尤為重要。

今年5月份的最新數據顯示,全香港一共有213個街市。對於這片不算特別大的「香港地」來講,街市數量確實不算少,但隨着街市內空檔位越來越多,不同區域分布不均等問題逐漸湧現,令到越來越多市民轉戰超級市場,或者是網上超市。

究竟,街市這個陪伴了港人過百年的「老搭檔」,還能不能掀起新的熱潮?




露天街市時代:

叫賣聲此起彼伏


與香港從小漁村發展起來的軌跡相關聯,香港的街市最早也起源於近海的露天墟市

有人挑着自己種的各種農作物來擺攤,亦有人就地販賣水產品。很長一段時間裏,這些「街邊檔」都極其簡單,或是用一架簡陋的木頭推車裝滿貨物,或是在一塊布上鋪滿商品讓人一目了然,再配上此起彼伏的吆喝聲。

1.jpg
近海的元朗墟市等,都是香港街市的雛形。網絡圖片

入夜,墟市便消失,可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檔主亦無需支付電費、租金等額外費用。

尤其是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批新移民來到香港,初來乍到,又人生地不熟,不少新移民都選擇從事門檻相對較低的流動小販,墟市自此在香港達到空前盛況。

2.jpg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街頭隨處可見流動小販。網絡圖片

人來人往,攤檔上有新鮮到還在滴水的青菜、各款顏色鮮艷的水果、一件件斬好的豬骨、還在大聲叫着的肥雞,令人垂涎欲滴的熟食,以及在市井一角也不失浪漫的花檔,用報紙捲起來就是一束花……

不過,頂峰過後便是沒落的開始。

由於越來越多人以經營街邊攤販維持生計,衍生出諸如阻街、衛生惡劣等問題,當時的香港政府亦開始正視這些問題,決定停發小販新牌照,「街邊檔」由此成為「走鬼檔」

與不少電視劇裏的情節相似,執法人員開始抓「走鬼檔」,罰款兼沒收商品,不少檔主可能忙活一整天,到頭來什麼都沒賺到,還虧了一堆貨。

3.jpg
香港的「小販文化」源遠流長。圖源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

於是,平時互為競爭關係的「走鬼檔」開始團結起來,負責「睇水」的小販遠遠地見到執法人員,就大叫「走鬼啊」,所有同行隨即動作嫻熟,收拾家當跑路。


街市走進室內:

仲有電梯搭?


既然露天擺檔已被視作違規,那總歸需要為這些「走鬼檔」找一個有瓦遮頭的新棲身之所吧。

說起香港最早的室內街市,其實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純粹就是露天街市的室內版

矮到只有兩層、甚至一層的室內街市,有果蔬檔、鮮肉檔、鮮魚檔、雞鴨檔,是我們現在很熟悉的街市的雛形。走慣走熟的市民,一進到街市,就能直奔目的地,沒20分鐘就能完成當日採購任務。

4.jpg
舊灣仔街市(上圖右)是典型的早期室內街市。網絡圖片

上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這種舊式街市陸陸續續在各街區開了起來,規模雖然不大,但基本能滿足街坊的日常需求,逐步實現街市「總有一間在附近」(現在這句話多是形容便利店)。

現時在香港管有數十個鮮活街市的領展房地產主席聶雅倫亦曾說:「有別於其他國家,你很難找到一個地方如香港般,街市會如此緊貼在小區生活之中。

來到上世紀70年代,街市開始走進大廈。這裏說的大廈並不是居民平時住的大廈,而是市政大廈

5.jpg
香港仔市政大廈香港仔街市,已服務街坊近40年,資料圖片。

這個時候,伴隨着人口迅速增長,香港變得寸金尺土,建築物開始向上發展,即是所謂的「空中造城」,市政大廈也越建越高。

當然不是一整幢大廈都是用作街市,往往只有地下的一兩層,往上可能是辦公地點,亦有可能是圖書館、體育館,甚至是天台遊樂場。小孩跟着大人去街市,趁大人一不留神就能溜到樓上「大玩特玩」,相信也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

6.jpg
位於深水埗的北河街街市亦在市政大廈內。

相比起露天街市日曬雨淋、「擺」無定所,還要隨時預備好跑路,在市政大廈裏的街市可安定多了。或大或小,都叫做有自己的地盤,就算店名只叫「X記」,也叫做有自己的品牌;悶熱的夏天有風扇,鮮貨也沒那麼容易變質,大廈標配扶手電梯和升降梯也是必不可少。

尤其是在上世紀80年代,超級市場開始出現,露天小販受到更大衝擊,越來越多攤販選擇競投進入有蓋的室內,亦給入內「掃貨」的市民更多選擇。逢年過節,尤其過年,很多街市都拉滿氛圍感,年味十足。

7.jpg
過年時的街市,可謂「丁財兩旺」。圖源中通社


豬肉榮、賣魚勝、菠菜蓮

這些綽號你聽過嗎?


街市在香港人心目中究竟有多重要↓

每逢下班高峰期、各大傳統節日,去街市買餸就像打仗,說話要靠吼,往前走要靠人推人,擠在裏頭,「社恐」都變「社牛」,喊得不夠大聲,老闆可能根本沒發現有個活人在跟前。

街市還常常出現在港劇和港片中,觀眾看着劇中角色賣菜買菜、一來一往,就像在看着自己的日常生活一樣,代入感超強。

8.jpg
羅嘉良主演的港劇《街市的童話》,講述在街市內發生的故事,當時大受一眾師奶歡迎。

只要你看過港劇,以及一些廣東的本土劇,這些「花名」(綽號)你絕對有聽過:豬肉檔裏的豬肉榮、鮮魚檔裏的賣魚勝、菜檔裏的菠菜蓮,還有叉燒炳、魚腩蓉……

而在現實生活中的街市,最不缺的就是豬肉榮、賣魚勝、菠菜蓮們,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卻撐起了街市的半邊天。

9.jpg
製圖 | 荷潔

他們以街市為家,會特地把熟客想要的菜提前留住,甚至掌握着一系列獨有技能,比如一刀切出想要的重量、一眼就相中哪條魚的籽最多……稱得上是傳說中的「隱世高手」。

如果要列舉香港最有人情味的地方,街市一定榜上有名,某種程度上,街市是同一個街區居民之間默契的見證。

而且在香港這個不算很大的城市,街市也是最容易巧遇名人的地方之一。

除了去爬山,不少市民都曾在九龍街市捕捉到「野生」發哥(周潤發);美食家蔡瀾亦十分鍾愛逛街市;買個菜都被記者採訪的熱心市民劉先生(劉青雲);卸下特首一職的林鄭月娥也時不時被市民認出在街市採購……

10.jpg
熱心市民劉先生↑視頻截圖

不過,儘管現時街市還是人山人海、熱熱鬧鬧,但不可否認的是,街市確實在走下坡路。

伴隨着越來越多的大型超市,以及網上超市出現,不少市民,尤其是年輕人,為了「乾手淨腳」,寧願多花點錢,選擇到超市買各種打包好的菜和肉(其實超市也經常人擠人);抑或更加直接在網上超市下單,不到一個小時就能把貨物送到家門口。

11.jpg
在街市買餸,常常都要落手落腳。圖源中通社

再說回現在的街市,隨着政府將公屋街市、商場等資產出售,香港街市經營模式趨於集團化和商業化,好處是環境確實變得更敞亮乾淨,設施亦更加完善;但隨之而來的則是更貴的舖租,以及由於承受不住貴租被檔主退租的吉舖(即空舖)

早在2003年的香港審計署報告就指出,當年公眾街市的整體空置率為22.6%,即每10個檔口,就有2個丟空,當中61.7%空置檔位最少空置兩年。

在近年,包括駱克道街市和荃灣街市這些位於鬧市的公眾街市,空置率同樣近兩成,元朗同益街市空置率更高達六成。

12.jpg
元朗同益街市

吉舖多,市民無法滿足採購需求,自然就將這個街市拉入黑名單,再也不去。

同時,街市「總有一間在左近」的現象並非全港都如是,在馬鞍山、東涌、天水圍和將軍澳這些住宅林立、人口眾多的地區,卻還未見有價錢適中的公營街市,令不少市民被迫跨區買餸。

時代在變、日新月異,但總有些東西需要留住。

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用超市取代街市,也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如何在網上超市下單,但這不意味着街市需要一成不變,舊街市同樣可以翻新,更加符合現代人的需求。

2018年,香港政府公布「10年街市現代化計劃」,宣布用20億港元翻新重建舊街市,同時亦將在新東涌、天水圍、將軍澳等地興建新的公營街市。

13.png
一向被稱為「明星街市」的九龍城街市,亦即將重建。

未來,香港街市還會上演怎樣的故事,大家可以再期待一下!

文字 編輯 | 在街市被迫社牛的小楊
審讀 | 卓玲
審核 | Oriole 蔣璐




責任編輯:黃鶯 港俾你聽 | 香港街市:從露天到室內,總有一間在附近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