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早上,27名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返鄉大學生開啟了為期一天的海珠「青春合夥人」遊學日活動。他們通過實地參觀、現場實踐、交流座談等方式,與海珠進行「零距離」接觸,品讀海珠故鄉鄉愁,見證海珠發展成績。
據悉,海珠區委人才辦舉辦此次活動,招募廣州赴外地求學的學子,在寒假期間到海珠進行遊學實踐交流,期望吸引更多青年學子學業有成後,返回家鄉、建設家鄉,投身到海珠區高質量發展的事業中來。
感受琶洲數字經濟發展魅力
琶洲試驗區是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核心片區,騰訊、阿里、頭條、小米等知名頭部企業在此布局華南區域總部。超3.4萬家企業在此集聚,其中「四上」企業16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345家,獨角獸、未來獨角獸企業13家。琶洲試驗區的發展為海珠區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在琶洲試驗區,遊學學子走進阿里巴巴、騰訊和唯品會大樓,感受頭部企業在琶洲的發展脈搏和琶洲試驗區的澎湃發展動力。在唯品會員工飯堂享用簡單便餐後,海珠區相關科室負責人就公務員招錄、就業創業環境與遊學學子進行了交流。
「琶洲聚集了眾多行業巨頭,有不少公司的崗位契合我的就業方向,未來考慮在琶洲安居樂業。」來自北大的韓驍說道。
來自黃埔村的「清華之父」
遊學巴士來到位於海珠區黃埔村的粵海第一關紀念館。據了解,從漢代以來,廣東就是中外海上貿易的重要樞紐。在清政府「一口通商」時期,作為廣州外港的黃埔古港成為外洋船舶的指定下錨地,外國商船必須在黃埔港水域報關後再由中國的領航員帶商船入港,辦理卸貨、通關和回程等手續,然後貨物才能進入十三行交易。
隨後,同樣在黃埔村,則還有一位與清華大學頗有淵源的歷史名人——梁誠。1864年,梁誠出生在如今的海珠區黃埔村。在國外留學後,他成長為一名外交能人。在擔任駐美公使期間,得知美國超額索取庚子賠款後,他通過多方交涉,最終收回近一半庚子賠款。這筆款項支持了逾千名學生赴美留學。梁誠設立的游美肄業館,後改稱「清華學堂」,即清華大學前身,他也因此被稱為「清華之父」。
參與遊學活動的27名大學生正式成為海珠區「青春合夥人」,並獲授證書。海珠區對他們返回家鄉、建設家鄉,敞開歡迎的大門。遊學學子們也紛紛表示,將把海珠的故事傳播到更多的地方去。
正在清華讀研究生的程浩生來自澳門,他表示,當前國家在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與發展,這裏有很多的就業機會,畢業後他也想回到粵港澳大灣區就業。「今天在琶洲試驗區參觀時,直觀感受到了海珠的發展速度,這裏也有不少來自香港、澳門的創業者,所以海珠對我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就業選擇地。」(記者黃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