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特區政府日前發表了《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提出四大發展方向、十大策略及32項具體行動措施,全方位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香港在航運業發展上的優勢與不足之處都十分明顯。作為擁有得天獨厚地理位置、貨物可高效進出的自由港,享受「一國兩制」之利,香港擁有更為便捷的中國內地市場連接渠道,再加上有金融、貿易、物流、旅遊等多個傳統優勢產業作支撐,以及簡單稅制、透明法制、良好商業環境等有利條件,是理想的轉運和中轉港。
然而,受制於土地不足和人才短缺,港口和相關企業在擴建港口和相應物流基礎設施、吸納勞動力方面,面臨着高昂的成本壓力。即使香港奉行自由貿易政策,不設任何貿易壁壘、對貨物的進出口經營權不設限制,僅有一些必要的簡單清關程序,但隨着其他競爭對手能夠享受到更為廉價的勞動力、擴大港口規模及升級智慧化港口管理系統以降低成本,本港的效率優勢已經逐漸被其他地區追平及反超,因此只能在排行榜上「望塵莫及」。現時香港航運排名僅全球第九,2023年更有跌出十大港口的危機。
引進技術追趕落差
其實,愈是土地資源有限及人手不足,愈需要推動航運智能化,通過引入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先進信息技術,實現港口運營的智能化管理、提升貨物流通效率、減少人為錯誤、降低運營成本,並促進港口、機場和物流的協同運作,在土地及人力有限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增加港口的競爭力。目前,香港的設備自動化程度仍相對較低,海運業數字化轉型主要依靠個別港口營運商牽頭帶領,未來政府應採取更積極的措施,帶領整體行業發展智能化轉型,促進「智慧港口」建設。
數字化港口不但可以推進航運業向高增值方向發展,如能配合香港全球第二大海事保賠保險中心、第四大船舶註冊處及第五高的航運加注能力等固有優勢,可以吸引更多本地及海外高端航運人才進入行業,同時加強本地人才培訓,為航運業發展提供人力保障。
此外,在本次發表的《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中,政府亦表示正研究對大宗商品貿易等重點海運領域推行稅務寬減優惠,檢討現行稅務寬減措施,並會與大灣區各港口協調分工,構建更強大的區域性航運網絡。這些舉措都能夠提高香港在國際貿易中的吸引力,雖說「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但政府的確需要加快腳步,勿讓香港航運業落後太多、追趕得太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