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舉牌案例頻現。根據東財Choice數據統計,截至29日,年內共有22家公司被舉牌。從被舉牌公司來看,大多為中小市值公司。從舉牌方來看,既有險資、私募等機構,也有牛散等自然人股東,各路資金聞風而動。
險資舉牌曾經是2015年A股的一道風景線,今年也有險資舉牌上市公司。6月2日,浙江交科、中原高速兩家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稱,長城人壽持股比例5%,這意味着其已觸發舉牌線。兩家公司同屬基建板塊,估值水平較低,市盈率僅為個位數,高股息疊加低估值,顯然符合險資的理念。
隨後的9月,浙江交科公告稱,長城人壽繼續增持公司股份,持股比例超過7%。11月,中原高速公告稱,長城人壽於6月3日至11月7日增持2247萬股,占總股本1%,總持股佔比增至6%。
值得一提的是,年內還有奧迪威、錦好醫療兩家北交所公司被舉牌。這是北交所公司首次被個人舉牌,鍾寶申是公司董事,也是光伏龍頭隆基綠能的董事長,同時在新三板公司隆基電磁任董事。
部分公司被舉牌後繼續被增持。遼寧成大近日公告,截至11月15日,公司股東吉林敖東累計增持約1541萬股,占總股本的1.01%,目前相關持股比例已達6.01%。
還有公司被兩度舉牌。10月下旬,中信尼雅被知名牛散孫偉再度舉牌,持股比例達10%。截至目前,孫偉位居公司第二大股東。孫偉是A股市場有名的牛散,市場猜測其舉牌或是出於對公司控股股東司法重整帶來的良好預期。
根據記者梳理,年內被舉牌的公司大多具有大股東持股比例較低、股權較為分散、市值較低、業績平平等特徵。
從被舉牌公司市值來看,大多為市值不足百億元的小盤股,如中信尼雅、海南椰島、鳳形股份等。(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