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榮創立於東莞長安鎮,拓斯達創立於東莞大嶺山鎮,它們都成立於2007年;中匯瑞德則於2009年成立於東莞塘廈鎮。這是一串饒有意味的時間節點。
福禍相依 危中育機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讓東莞一度面臨嚴重的危機。也就是這個時刻,恰成為東莞蝶變的起點。上述三家公司都成立於2008年前後,並不是巧合,更像是東莞和企業順勢而為、順時而變的某種體現。
上世紀80年代,東莞開始承接香港紡織、製鞋箱包、玩具等傳統製造業。就是從這個時候,東莞逐漸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
所謂供應鏈,就是圍繞核心企業,也就是鏈主展開,與相關的供應商、製造商、運輸商、分銷商、零售商,直至最終客戶共同建立的一種鏈狀結構。說簡單些,供應鏈就是一條連接供應商到客戶的鏈。企業通過這條鏈,將原材料轉變為產品,最終銷售到客戶,獲得經濟效益。
鼎泰高科的鑽針產品
90年代初,台灣地區及日韓IT製造業大舉進入,東莞逐漸形成以代加工為主的外向型經濟。東莞企業越來越多,產業愈發齊全,逐漸從供應鏈上的孤立供應商以及簡單代工者,成長成無數供應鏈上的重要節點。
但2008年讓東莞意識到,簡單生產賺錢的日子無法再持續,必須拓展全流程製造業,讓過去的供應鏈超越鏈狀結構,而成長為四通八達的雨林網狀系統。
獨木成林 「世界工廠」造就雨林土壤
從鏈狀到網狀,從結構到系統,從獨木到雨林,供應鏈才有了生命力和創新能力。走進拓斯達生產車間,你一定會和我一樣,被各式各樣的機械人吸引——它們揮舞着手臂組裝產品的樣子,和人類的手臂一般靈活自如。
拓斯達最初主營產品是注塑機的輔機設備,注塑機是將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製成各種形狀的塑料製品的主要成型設備。如果站在供應鏈角度,拓斯達當時只能稱為一個普通供應商,很難說不可替代,更難歸入高科技。後來,在與客戶的往來中,拓斯達發現除了輔機之外,機械手越來越成為注塑機必不可少的配套設備。
當時國內企業使用的多數是進口機械手,價格高、維保難。於是拓斯達決心自研機械手。2011年,拓斯達成功研發出控制器,大大地降低了機械手的生產成本;2012年,根據注塑領域的新需求,拓斯達同步延展出中央供料系統業務。至此形成了圍繞注塑機主機應用的全套產品和應用方案,公司的自動化業務也由此萌芽。
在自動化業務拓展的過程中,拓斯達又發現更多應用場景的自動化解決方案需要自由度更大的多關節機械人才能夠滿足,於是在2015年開始研發多關節機械人。
目前,拓斯達工業機械人產品涵蓋SCARA機械人、六軸多關節機械人、Delta並聯機械人以及協作機械人等多款產品,廣泛應用於3C、包裝、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製造、5G、光電、家用電器等領域。
東莞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已達到萬億級規模
看上去,一切是那麼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可如果細品一下,回到公司初創的2007年,倘若拓斯達安於在當時供應鏈中的位置,覺得代工也挺好,懶得創新,還會有今天的故事嗎?
從注塑機輔助設備起家,繼而轉到工業機械人產業,再切入工業母機行業。拓斯達沿着供應鏈不斷向上攀升,標註着中國製造的時代烙印。
對拓斯達的選擇,鼎泰高科同樣深有體會。
廣東鼎泰高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研發、生產、銷售微鑽、銑刀、精密刀具、智能裝備、工業膜、刷磨輪等產品的高科技企業。公司鑽針業務市場佔有率19%,全球第一。鑽針是工業製造領域的刀具,對精密度要求極高,比如給電路板鑽孔。
時間撥回1997年,彼時鼎泰高科甚至連初級代工都算不上,是純做貿易的,業務是將國外刀具進口到國內銷售。雖是貿易出身,鼎泰高科卻有更多想法。創始人搞核心技術的執念,讓他不想讓公司安於做個貿易中間商。而且自研好處顯而易見,從遠期看可以省去進口成本,並在價值鏈上掌握話語權。
從最初銷售進口刀具,到自己做鑽針、銑刀。鼎泰高科進而發現做這些工業刀具需要設備,於是想辦法研發做刀具的設備。又發現設備核心部件的技術在瑞士企業手裏,於是轉而攻堅設備的核心部件的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鼎泰高科現在能生產精密度達0.05毫米,就是頭髮絲大小的鑽針。受益於PCB的廣泛下游,鼎泰高科未來應用領域能從3C向航空航天、汽車等拓展。
這揭示了現代工業的一種趨勢——當企業因遠見、對技術的執念、對市場需求的及時反應,不斷向供應鏈上游爬升時,也逐漸獲得了一種技術遷移的能力。這種能力反過來讓企業很容易切入前沿科技和新興產業。
2007年,捷榮以塑膠件(也就是模具製造)起家,隨着模具不斷精密化,開始研發生產手機結構件,其客戶從波導,逐漸變成OPPO、華為、谷歌。到這裏,升級似乎還屬於自然而然。但最近,捷榮進入新能源領域,且底氣十足。
軌跡類似的還有中匯瑞德。2009年,中匯瑞德為家電行業做繼電器,屬於五金件,當時的客戶有美的、格力,現在客戶則多了很多5G和新能源行業的巨頭企業。
從消費電子產業、家電產業到新能源產業,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走進捷榮和中匯瑞德的工廠,便瞬間茅塞頓開。隨着手機越做越小,且越做越精,對散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捷榮一個重要業務就是做手機背板的結構件。而新能源汽車儲能設備,同樣要解決散熱問題,其底層技術是一樣的。
中匯瑞德起家的技術是給空調做溫控系統,該系統通過電壓變化實現溫度調節。如今,無論5G基站,還是新能源充電樁的內部同樣離不開電壓調節,只不過高壓更高,最終都是電能的轉換。
難而正確的道路,最終殊途同歸。在東莞,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它們強勁了城市製造業的基底,也繁榮了創新的生態,為供應鏈提供了另一種可能。供應鏈的爬升是活的,因此也有了進化的能力。(記者 冷運軍 通訊員 莞萱)
頂圖:繁忙的東莞港將「東莞製造」產品輸送至全球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