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發光——陳子豐作品展」將於2023年11月8日-26日在深圳美術館(東湖館)展出,展覽開幕式定於11月8日下午4:00在深圳美術館(東湖館)舉行。此次展覽由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青年藝術史學者叢濤策展,由深圳美術館主辦,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協辦,深圳工筆畫學會、徐悲鴻美術館支持。
陳子豐作品《花開富貴》
本次展覽共展出27件套作品,此次的展覽名字叫「會發光」。這個題目是有姿態的,充滿了年輕人的創造熱情和自信;聯繫他這次展出的花團錦簇系列、世外桃源系列、滋味系列、手稿系列等近期新作,呈現出以花卉果蔬為主題的新畫面,在文化趣味和觀念上與傳統水墨拉開距離的意識也很明顯。
策展人叢濤認為對於中國當代藝術而言,水墨是個老命題,彩墨、實驗水墨、新文人畫、都市水墨等等名詞背後,都是不同文化語境中對這個命題的回應。現在,它擺在了80、90後藝術家面前。而陳子豐在突破水墨思維和表達當代文化方面是自覺的,但這還不夠,就繪畫而言,他還需要有能力掙脫媒材和技法的慣性,反思傳統和學院教育給定的規則,將意識落實到繪畫語言本身的研究和突破上,這是架上藝術家的本分,恰恰也是最難的一步。
但這次展覽中不僅呈現了他用個人的造型語言重新詮釋花卉果蔬等傳統題材的作品,也通過部分素描稿,呈現了他探索造型語言的過程,讓觀眾看到一個年輕藝術家在視覺層面找尋自我,逐漸成熟的過程。我想,學院教育的本質不是把人固定在規則之中,而是給人提供質疑和通過個人努力解答困惑的意識與方法。就此而言,陳子豐從傳統和學院向具有創造力的當代藝術家的蛻變是成功的。
陳子豐的畫要整體地看,從他最早的創作,包括在學校的習作,一直到最近的活動,展覽上的作品,隨手畫的紙片,甚至還有筆與墨的練習。這是中央美術學院易英教授對他的評價。易英教授還認為,從整體看很難把陳子豐定位為水墨畫家,他在國畫系一直讀到研究生畢業,加上他的家學,水墨畫家似乎也是他一個抹不去的身份。陳子豐很重視傳統,經常談到他的水墨畫身份,談筆墨技巧,談傳統的重要性。但在實踐上,很少看到他和傳統的關係,從圖像、圖式到傳統媒材和筆墨技巧,都少有傳統的痕跡。他似乎有一種雙重的性格,一方面是水墨畫家的身份,他基本上是使用傳統的水墨媒材作畫,另一方面又是傳統水墨的「叛逆者」。正如他所說,「我們現在用水墨來畫畫,絕不僅是用傳統的技法去畫『現代的故事』。只有畫家在對傳統工具的認知與探索過程中生發的體驗才能構成最真實、有效的表達。在完備的創作動機的指引下,自我的筆墨語境才是有效的,才能挖掘和拓展『水墨』這個載體更多的可能性,從而成為『傳統』新生的最強例證。」
四川美術學院尹丹教授分析陳子豐的作品很難以某個現成的風格詞彙加以描述,因為後者都是藝術史家們對已具備樣式共性的一類藝術作品的歸納,它難以被用來界定那些以個人趣味為基礎的且正在發生中的藝術創作。但陳子豐的水墨無疑有很多新東西。他並非首先為自己預設一個派別或說辭,以此甄選自己需要的題材。對選材似乎無所顧忌,「肆意」地從與他相關的日常生活與視覺文化中獲取題材,而不僅僅局限於傳統水墨畫的選材。(記者 黃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