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香江遇見江南」—香港高校學子蘇州行活動走進蘇州文化之源—草鞋山遺址公園。秋收時節,青年學子們走進稻田,體驗先民稻作,邂逅江南史前文化。
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南岸。走過時空之門、夷陵山,香港青年學生們參觀草鞋山遺址保護主題展,了解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到良渚文化的「三疊層」江南史前文化。外方內圓的「中華第一玉琮」體現古人的宇宙觀,M198墓葬玉琮、玉璧體現史前社會出現的等級分化……十餘次的考古發掘,記錄着草鞋山的一次次的驚喜和發現。大家仔細觀察玉琮上的獸面紋飾、先民使用過的陶豆、紅燒土塊、碳化稻米、碳化紡織物,了解遠古水稻田的灌溉結構和原始手工藝。
「我之前只知道良渚文化,沒有想到草鞋山有超越良渚文化、非常完整的的時代歷史,展現了中華文明如此悠遠深長的發展歷程,讓我覺得很震驚。」香港大學文學院博士三年級學生黃晶晶說,這一次她專門了解了古代水稻的生產過程和水稻田的灌溉系統,深深佩服中華民族遠古人民的智慧。「今天參觀的遺址據說已挖掘的部分只有1%,還有很大的發掘空間,讓我感覺我們還有很多文明的秘密等待探尋,非常有意義。」
戴上草帽、手套,拿起鐮刀,邁入稻田割稻、脫粒,體驗先民種植勞作,成為同學們難得的人生體驗。大家紛紛將自己的勞動成果—稻粒收入囊中,珍藏收穫的喜悅。
「我們剛進來時看到一片金黃色的田野,非常驚喜,在香港沒有這麼大、這麼美麗的田野。伸手去割稻子,也是從來沒有過的體驗。」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文系二年級學生鄧柏軒說,香港是一個純經濟化的城市,自己以前只在書本和電視中看到過古代的種植勞作,儘管香港新界有農田,但因距離市區遙遠,沒有太多的了解,這次能夠親身體驗到,感覺非常開心。
1992年至1995年,中日兩國考古學家在草鞋山遺址開展了中國最早的稻田考古工作,於此發現了6000多年前的稻田遺址,這是全世界首次發現具有灌溉系統的水稻田,轟動海內外。因此,草鞋山遺址也被稱爲「江南史前文化標尺」。
作爲江南史前文化的中心聚落,草鞋山遺址保存有長江下游史前文化完整的發展序列,再現了長江下游史前人類歷史的發展史,是長三角地區歷史發展的一部完整的「地書」,爲研究太湖地區、長江下游的古代文化提供了典型地層與文化遺物,具有考古學上的里程碑意義。(記者 杜林 宋璟)
頂圖:香港青年學生在草鞋山遺址公園脫粒,體驗先民種植勞作。(崔豪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