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11日)主持防控非傳染病督導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檢視《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策略及行動計劃》)下各項防控工作的推行進度,並與環境及生態局、教育局、衞生署、食物環境衞生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醫院管理局和相關機構代表討論應對非傳染病的策略及措施。
委員留意到香港與許多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正面對人口老化和非傳染病日益嚴重所帶來的威脅。在2022年,主要的非傳染病,即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佔本港整體登記死亡個案約45%(臨時數字)。
政府高度重視非傳染病的防控工作。為有效監測非傳染病在本港的最新情況,以及協助制定公共衞生政策、調配資源、調整公共衞生服務和公共健康計劃,衞生署於2020至2022年度進行第三次全港性人口健康調查,收集本地人口的健康狀況,以及與健康相關的行為和生活習慣。委員會知悉人口健康調查報告的兩個部分已分別於去年12月和今年4月發表。
各委員在會議上亦討論了《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藍圖》)、控煙策略公眾諮詢,以及非傳染病防控工作的推行進度。
自去年12月公布《藍圖》以來,政府一直積極推進相關工作,建立以預防為中心的基層醫療體系。當中,委員支持政府今年第四季將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慢病共治計劃」),以針對性資助(包括資助化驗費及藥費等)作誘因,鼓勵45歲或以上沒有已知高血壓/糖尿病的香港居民配對自選的家庭醫生。參加者在共付模式下,可在私營醫療界別就高血壓和糖尿病接受篩查,以及早接受治理及作長期的健康管理。
遍布全港18區的地區康健中心和地區康健站除了會是市民參與「慢病共治計劃」的第一接觸點外,亦會積極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在社區層面聯繫和協調不同醫療專業和公私營基層醫療服務,促進長遠的醫患關係,以及協助市民制訂個人化的健康人生計劃。
頂圖:盧寵茂教授(右三)今日主持防控非傳染病督導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政府新聞處
盧寵茂(前排中)、醫衞局常任秘書長陳松青(前排左四)、醫衞局副局長李夏茵(前排右二)、衞生署署長林文健(前排右四)和其他委員在會議前合照。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