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化整為零」、「分散整合」的思路為原則,將預防老年人跌倒與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各項服務流程融合起來,為預防老年人跌倒構築起堅實的屏障。在2月22日出版的國際知名期刊《BMC老年醫學雜誌》上,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田懋一教授、葉鵬鵬副研究員團隊在線刊發了一篇學術文章,首次全面梳理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的實施流程,確立了可以整合跌倒干預措施的關鍵節點,構建了通用實施性框架及10餘項具體措施。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國老年人防跌倒管理提供了新視角、新依據。
隨着國內外老齡化趨勢的日益加劇,作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跌倒已成為65歲及以上群體的主要傷害和致死原因之一。令人震驚的是,我國每年有多達1/3的老年人至少經歷一次跌倒,由此帶來的挫傷、扭傷、瘀傷、頭部外傷、肢體骨折等損害屢見不鮮;甚至造成跌倒後綜合症,包括意識模糊、精神抑鬱、喪失自主能力、長期臥床等嚴重後果。對此,田懋一團隊在多項科研基金的支持下,系統剖析了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防跌倒中的經驗和不足,設計了基層有效防跌倒的創新方案。
在上述研究基礎上,為更進一步地推進跌倒預防工作的整合與實施,田懋一教授帶領葉鵬鵬副研究員、碩士生彭俊禕等人深入河北石家莊、浙江寧波和廣東深圳三地,與當地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提供者展開了緊密合作。研究發現,儘管防跌倒措施早已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但在實際操作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往往僅在健康指導環節給予簡單的健康教育,而缺乏與服務流程其他環節的有機銜接,這種脫節現象使防跌倒干預措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有鑑於此,田懋一教授團隊與訪談對象通過多輪線上研討會,共同識別和鎖定了在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中可以整合跌倒預防的關鍵節點。首先,在老年人體檢前的人員培訓中,加入跌倒風險篩查、需求評估和干預等內容,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提供者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同時在社區動員中廣泛開展跌倒預防宣教活動,增強社區老年人對跌倒危險性的認識和預防意識;其次,在體檢過程中,注意收集老年人的疾病史、藥物使用情況、身體指標等重要信息,初步評估跌倒風險,並為制定個性化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最後,在體檢後的隨訪節點中,安排基層醫務人員上門入戶,實地了解老年人家居環境中可能存在的跌倒隱患,給予必要的改善建議和指導。
通過對以上三個地區討論制定的實施框架原型的比較和融合,田懋一教授團隊進一步設計出了一個包含數據、勞動力、服務、組織和政策五大主題的通用實施框架,旨在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找到一套系統、可操作的防跌倒路徑。在具體實施策略上,課題組與三地參與者共同草擬了10多項針對性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建立綜合健康信息系統,支持數據驅動的決策和干預;開展制度化培訓和繼續教育,有效提升基層醫療衛生工作者在跌倒預防方面的專業能力;將跌倒預防納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管理規劃中,以增進整體健康效益和「紅利」;與社區居民和私營部門構築和諧的「共同體」,為防跌倒擰成「一股繩」;同時籲請政府決策者予以更多關注和支持。
此外,課題組還特別強調數據在預防工作中的關鍵作用及多學科團隊和體制外人力資源的發掘與利用的重要性。專家還明確建議,在中醫藥服務中,可以增加太極、八段錦等中華傳統健身項目,增強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從而將跌倒的概率降至最低。
田懋一教授表示:「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老年人防跌倒工作中面臨多重挑戰,包括資源短缺、服務流程有待完善及干預策略比較薄弱等。但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優化服務流程和創新干預策略,完全有望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防跌倒舉措與服務。」他還指出,預防跌倒不僅需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當好「守門人」,還需要政府、社會各界及每個家庭的共同參與。
葉鵬鵬告誡說:首先,跌倒並非簡單的失去平衡,極有可能是多種原因促成的,包括身體狀況、環境因素、藥物副反應等誘因。因此,要充分認識到跌倒的複雜性,時刻保持警惕。其次,跌倒的嚴重性不容忽視。對於老年人來說,一次跌倒就有可能釀成骨折、腦部損傷等惡果,乃至危及生命;即使傷情不重,往往也容易引發內心的恐懼和焦慮,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
事實上,跌倒是可以預防的。通過改善生活環境、增強身體素質、合理服用藥物等環節,有助於防範跌倒的可能。比如,保持家中光線充足、地面整潔;定期參加體育鍛煉,提高平衡能力。這些看似簡單的措施,卻能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功效。在此,葉鵬鵬還提示,如果不慎跌倒,無論是否受傷,都應及時告知家人或醫護人員。有些傷害最初具有隱蔽性,不會立即顯露出來,經常是在跌倒次日或幾天後才被發現的,因此及時診治至關重要。同時,家人的關心和支持也能幫助跌倒者儘快恢復信心,重新找回生活的樂趣。(記者 張曉磊 哈爾濱醫科大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