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德陽綿竹市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向縱深發展,通過建好紅白理事會、完善村規民約等一系列有力舉措破除陳規陋習,引導群眾樹立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營造出濃郁的文明新風,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更多文明力量。
紅白理事會「理」出鄉村好風氣
曾經的綿竹農村,大辦宴席、一事多辦等現象時有發生,鋪張浪費、攀比風氣較為嚴重。漢旺鎮天池村把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作為提升鄉風文明、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抓手,引導群眾自覺樹立良好的文明風尚。2019年,天池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組織村幹部、老黨員、鄉賢能人等積極向老百姓宣傳講解,村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漢旺鎮黨支部書記陳磊介紹,該村通過廣泛徵求村民意見,規範紅白事辦事制度、就餐桌數、飯菜標準、人情隨禮等,進一步完善了紅白理事會工作流程和制度,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擁護。
據綿竹市民政局機關黨委書記王永昶介紹,近年來,綿竹將紅白理事會工作同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民生保障等工作進行融合,在全市153個村(社區)全覆蓋成立紅白理事會,制定紅白理事會章程和紅事白事簡辦等相關制度。全市各村(社區)不斷加強紅白理事會機制建設,規範其運行,積極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倡導紅事新辦,喪事簡辦,引導事主依法辦事,不講排場、不講闊氣、不大擺宴席,加強禮金控制、酒席控制,革除大操大辦等陋習,反對鋪張浪費,在綿竹全市形成了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村規民約「約」出鄉風新氣象
「文明新風好,待人要友善;鄰里如兄弟,互相多關照……」在廣濟鎮祈祥村,入村處一行行清晰的《村規民約》十分醒目。據了解,為促進文明新風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祈祥村積極修訂「村規民約」,結合農村社會治理中存在的難題,有針對性地推動移風易俗、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為促進鄉村文明發揮了重要作用。祈祥村黨支部書記李剛明介紹,村上制定的18條村規民約,都是由村支部、村委、議事會成員共同提議,並在提議前充分徵求群眾意見。通過宣傳,村民都自覺遵守村規民約,村風民風變化很大。村規民約的有效落實,「約」出了鄉風文明新氣象、「約」出了鄉村治理的大作用。
目前,綿竹153個村(社區)正在持續完善村規民約,全市各村(社區)結合自身特點,不斷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一些村(社區)還充分利用當地「有事來協商」平台,集中群眾智慧。王永昶表示,通過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制定實施,增強了村(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調動了廣大村(居)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體現民意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也在全市逐步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記者 張寶杉 通訊員 羅天琪 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