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西 > 中华大地

長篇報告文學《杜鵑紅》研討會在京舉行

2023-10-23
来源:香港商報網

    日前,由中國作協創研部、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北京聯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長篇報告文學《杜鵑紅》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出席並致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徐劍,中國作協社聯部主任李曉東,中國創聯部副主任李朝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總經理張金龍、常務副總編輯劉凱,以及李炳銀、張陵、王暉、張子影、佟鑫、周偉等十余位專家學者和出版方代表就該書的時代價值、人物塑造、創作特色等展開深入研討。會議由中國報告文學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梁鴻鷹主持。

图1:研讨会现场.jpg

研討會現場

    《杜鵑紅:鄉村振興中一百個紅軍後代的故事》是湖南「80後」女作家尹紅芳蹲點瑞金三個月、走遍瑞金十七個鄉鎮、走訪百余名紅軍後代而創作出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該作品殺青後,在《中國作家》雜誌刊發10萬字。作品跨越百年時空,生動還原了革命紅軍的生命傳奇,深度勾畫了鄉村振興的新時代畫卷,以鮮活的人物、感人的故事和豐富的史實書寫了一部紅色基因的賡續史,一部改革開放的創業史,呈現了一部鄉村振興的發展史。

    施戰軍談到,《杜鵑紅》的意義首先在於提示我們關註年輕的報告文學作家如何在前代人的影響和帶動下寫出具有自身獨特氣質、又和時代聯系緊密的精品力作。在此方面,這本書具有標誌性意義。尹紅芳有當下時代的審美趣味,她關註時代的內在意蘊,並用這種意蘊來同構作品,從真實而細膩的小角度切入,拼貼出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書寫了贛南地區的豐富的人物群像。《杜鵑紅》是一本壯闊而又深情的書,很好地處理了年輕人與紅色革命歷史之間的關系,作者筆下既是賡續紅色革命江山的故事,也是當下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故事,呈現出深邃的歷史感和鮮活的時代感,給予我們很多啟迪。

    徐劍認為,尹紅芳用三個月時間認真采訪,挖掘積累了好的故事和細節,這些紮實的采訪讓作品品質獲得了報告文學界的認可。報告文學是一種經歷和經驗的寫作,這本書的突出特點在於思想性,作者用故事呈現出自身的歷史觀,書寫了紅軍革命後代的命運,作品可讀性和文學性都較強。

    李曉東談到,《杜鵑紅》填補了書寫贛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方面文學作品的空白。在書寫鄉村振興的具體產業發展、幫扶政策中貫穿著紅色革命文化的精神譜系傳承和發揚,是一部超越同質化書寫的優秀作品。

    李朝全談到,作者對題材的把握有很強的思想穿透力,巧妙地將瑞金從革命時期到當下鄉村振興和時代巨變相勾連,將三代人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結合起來,讓讀者看到人民江山不變色、紅色精神不褪色、革命血脈代代傳、共同富裕理想能夠實現這種一以貫之的理想傳承。

    張陵談到,本書作者的問題意識很強,作者以問題為導向,敏銳地把瑞金這樣一個紅色革命老區的當代發展放置在歷史與當下交織的語境當中來展開書寫,最後落腳在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既有政治高度,也有文本說服力,也有文學審美性。

    李炳銀談到,作者以這部作品表達出共產黨人奪取政權之後不忘犧牲人精神的不忘初心,這是很有價值的文學書寫。作者在革命歷史與當代鄉村現實之間找到很好的交匯方式,準確地把握住了時代脈搏,體現了一個報告文學寫作者自覺的社會責任感。

    王暉認為,這本長篇報告文學視角獨特,將鄉村振興和紅軍革命後代相聯系,將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革命歷史相結合,呈現了紅軍革命的初心、鄉村振興的信心以及復興未來的雄心,為鄉村振興題材的報告文學拓展了新的表現空間。

    「報告文學的寫作,誠實和真實是互為依托的生命線。誠實與真實是嚴格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境界。很欣慰看到一個年輕作者采訪如此誠實又懇切。」張子影說,作為一位女性作者,她把豐富多彩的人物和故事用細膩的文字編製在本書裏,像一曲眾生合樂的大合唱,歌頌了新時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偉大實踐中中國鄉村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梁鴻鷹總結認為,作者體現了報告文學的年輕力量,值得欣慰。作為青年報告文學作家,尹紅芳既書寫了共和國紅色歷史的宏大敘事,也書寫了在鄉村振興和鄉村發展中具體的年輕人的故事。

图2:与会学者合影.jpg

與會學者合影

    與會學者一致認為,作為一名青年報告文學創作者,尹紅芳的視角很獨特,意蘊內斂,采訪紮實,作者通過鮮活的人物形象將內在的革命理念和情感價值生動地傳達出來,「革命情感都是從人物內部散發出來的,是自然而然的,不是先搭建框架,再補充材料的寫法。因此格外吸引和打動讀者。」

图3:尹红芳在研讨会上发言.jpg

尹紅芳在研討會上發言

    尹紅芳對現場專家的發言表示感謝。她談到自己的創作初衷來自對同鄉革命烈士伍若蘭的英雄事跡深深觸動,「什麽樣的精神和信仰令她和她的戰友背井離鄉,這種精神是否被深刻凝集並薪火相傳,這種力量是否轉化為新時代建設巨大動力?」正是帶著這樣的問題意識和好奇心,她蹲點瑞金走訪了瑞金17個鄉鎮、近200個村莊,完成了這部作品。她談到,革命先輩孜孜以求的復興偉業,應當在當下社會人心中、每個普通建設者血脈中深刻牢記,並為之踐行。(郭美勤)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