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韓再芬又沒讓戲迷失望。
9月26日,在2023年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開幕式上,取材於桐城「六尺巷」的大型原創黃梅戲《傾寧夫人》精彩上演,贏得觀眾叫好,掌聲不斷。
黃梅戲《傾寧夫人》劇照
黃梅戲《傾寧夫人》由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黃梅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韓再芬領銜主演。該劇以清朝文華殿大學士張英的侄媳「傾寧夫人」為第一視角,圍繞張、吳兩家三尺地皮的權屬之爭,通過「是與非」的爭鬥、「法與理」的思辨,力圖深刻而生動地闡釋安慶桐城「六尺巷」的由來。
韓再芬說,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是安徽安慶的故事,當然是中國的故事。如何把這個故事講得入情入理,有法有德有邏輯,這是一個不小的難題。所幸的是,這次創作的《傾寧夫人》,用平常視角,以有血有肉的凡人情感進行敘事,展示出良好家風下可及的道德呈現。
該劇由聶聖哲編劇,香港話劇團前藝術總監毛俊輝擔任導演。故事情節設置巧妙,傾寧夫人、吳有理、何熙霓等人物形象塑造得出彩出色。特別是作為女一號的韓再芬實力在線,情緒拿捏到位,唱腔優美動作利落,演活了一個「講法治、知禮讓、懂謙卑 」的當家主母。
從傾寧夫人身上,許多觀眾感知到中國古代知識女性的修養之美和發自內心的向善之力。據了解,該劇今年4月份在安慶市「戲曲進校園(中學)」劇場演出月首演七場,引發學生的強烈共鳴,其時代性與親和力不言而喻。
一座城與戲曲共生
說韓再芬,就不能只說韓再芬,還要說黃梅戲這一被稱作「中國鄉村音樂」的文化藝術。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興盛於安徽安慶。2006年5月,黃梅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民間小調成長為全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唱響大江南北,黃梅戲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心路歷程。如果說黃梅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花園裏的一株奇葩,那麼安慶可謂一塊溫潤而肥沃的土地。
這座城市與戲曲共生,曾經走出嚴鳳英、王少舫、韓再芬等家喻戶曉的黃梅戲演員,創排《女駙馬》《天仙配》《羅帕記》等經典劇目,並且按照「三年一大節,每年一小周」的活動周期,打造黃梅戲藝術節、「十一」展演周等文化盛會,精心打磨精品,悉心培養人才,線上線下發力,擦亮戲曲名城品牌。
一群人將薪火傳承
除了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還有若干頭銜,包括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安徽再芬黃梅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院長,安徽韓再芬黃梅藝術基金會理事長等。此外,她還是安徽大學黃梅劇藝術中心主任,兼職教授,並擔任安慶師範大學黃梅劇藝術學院院長。
這意味着韓再芬不僅要演好一部劇,還要帶好一群人,肩負黃梅戲在新時代傳承與發展的重任。如今,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已集聚演員「四梯隊」人才資源,從編、導、演、服、化、道、舞美和燈光等方面全方位傳承,演出群體和創作團隊朝氣蓬勃,後繼有人。
宜城梅花香,後浪逐前浪。近年來,安慶黃梅戲屢獲殊榮,韓再芬、王琴和吳美蓮相繼摘得「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其中,韓再芬是黃梅戲領域首位「二度梅」獲得者。
「黃金周·黃梅戲,白天開景,晚上看戲」成為安慶文旅品牌
此外,夏圓圓憑藉黃梅戲《玉天仙》榮獲第29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余淑華入選2021年全國戲曲表演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其主演的黃梅戲《鴨兒嫂》入選全國脫貧攻堅舞台藝術優秀劇目,另有50餘位演員榮獲中國戲曲小梅花稱號。
一台戲與時代同步
唯有創新,藝術才能葆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安慶堅持與時代同步,與群眾同步,與發展同步,「新戲」與「老戲」、「大戲」與「小戲」並重,採取「新創一批、改編一批、移植一批」的方法,不斷豐富戲曲藝術的內涵。
十年來,全市新創黃梅戲舞台劇《大清名相》《鴨兒嫂》《祝福》《獻船》等60餘部、黃梅小戲100餘部,並創新復排傳統大戲20餘部。《不朽的驕楊》入選全國「百年百部」創作計劃,《鄧稼先》榮獲省政府社科獎一等獎,多部以現實題材、革命歷史題材的黃梅戲新創作品入選展演周。
在創新內容和形式的同時,安慶黃梅戲亦注重探索傳播方式的現代化。
近日,在黃梅戲傳承發展國際學術活動周上,韓再芬對於雲時代的戲曲傳播頗為在意。在她看來,這是一個沒有辦法設定的難題。藝術作品有它的特殊性,內容與形式缺一不可,傳播的方式和途徑更加令人不安。
韓再芬言辭懇切地說,希望與會的國內外專家指點迷津,(我們)將用實踐推動戲劇的發展。(記者 柏永)
頂圖:在2023年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開幕式上,大型原創黃梅戲《傾寧夫人》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