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至17日,國內眾多專家學者會聚阜新,參加首屆查海論壇,「八千年西遼河文明之光—查海遺址群」站在了多元一體中華文明北方起源的「C」位。
這次活動會集了國內考古、文物、文博、文旅等領域的權威專家,既是一次站在全局視野對這支史前文化的重新詮釋,也是一次立足中華文化傳承與中華文明探源雙重視角的再度審視。專家們圍繞查海遺址所代表的西遼河流域在中華文明起源和多元一體進程中的學術價值和地位展開深入討論,圍繞查海遺址群今後的考古發掘研究、文化內涵闡釋和保護利用等積極獻言獻策。
通過學術研討,專家們挖掘查海遺址群的學術價值。查海遺址群為中國一萬年的文化史提供了重要考古實物證據,為研究北方旱作農業起源提供了重要支撐,為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研究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提供了有力證明,為探索8000年前後東北地區古代先民的社會生活和精神世界提供了重要線索。
同時,深入挖掘查海遺址群的重要地位,進一步明確查海遺址是中國北方西遼河流域發現年代較早、保存完整、文化內涵豐富的一處新石器時代古人類聚落遺址,是紅山文化的直接源頭,以查海遺址群為代表的西遼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學術界有學者認為,中國現階段發現的處在公元前7000年-前2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存,按照時間的先後劃分為三個較大的發展時段——查海時代、仰韶時代、龍山時代。這三個時代是運用考古學方法獨立找到的比夏、商、周「三代」更早的「新三代」歷史材料,也是在中國古史研究方面有別於文獻史學家做出的特殊貢獻。
在交流討論中,各方面一致達成深度推動查海遺址群研究、保護和利用的共識。通過多學科合作,加強現代技術運用,加大查海遺址群發掘力度,填補8000年-10000年歷史研究空白期,為叫響查海遺址群、叫響查海時代提供有力支撐。明確將查海遺址群作為萬年人類文化史、北方旱作農業起源、聚落形態變化等重大學術課題的研究重點和支持方向。按照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項目推進、事業繁榮、產業發展的思路,充分激活查海遺址群的文化生命力,不斷把探源中華文明引向深入,為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做出應有貢獻。
記者了解到,查海遺址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沙拉鎮北查海村西南約2.5千米的向陽台地上,1982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現存面積約12500多平方米。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6—1994年先後進行7次考古發掘,已經發掘面積7800餘平方米,揭露房址55座、室內窖穴23個、室外窖穴37個、居室墓6座、中心墓葬10座、壕溝2段和龍形堆石等遺蹟;出土完整和可修復陶器1177件、石器2411件、玉器44件,以及大量的陶器殘片、動物遺骨和植物碳化物等,經碳十四測定並加樹輪校正遺址年代距今約8000年,是中國北方西遼河流域發現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內涵最豐富的一處新石器時代古人類聚落遺址,實證了中國一萬年的文化史。特別是查海遺址出土了「中華萬年龍」「世界第一玉」「中國最早獠牙」「中國最早石軸承」,為探討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體系、北方早期農業形態、用玉文化的緣起、龍的圖騰崇拜起源等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資料,展現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綿延不斷的總體特徵,有力證明了西遼河流域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一樣,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除主遺址外,「查海遺址」類型文化還包括西北直線距離「查海遺址」約12公里的沙拉鎮塔尺營子村的「他尺西溝遺址」,西南直線距離「查海遺址」約18公里的招束溝鄉三家子村程家粱屯的「程家梁遺址」和招束溝鄉賈家溝村的「賈家溝西遺址」等多處文化遺址,共同構成了查海遺址群。一直以來,查海遺址群的文化挖掘、考古研究和整理展示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和重視。(記者 王藝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