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正是求職與招聘供需兩旺的畢業季。日前,在位於瀋陽鐵西區的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內,來自中德兩國的百餘家院校、企業負責人和職業教育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參與「創新﹒融合﹒發展——國際雙元制教育本土化實踐與展望」2023中德(瀋陽)雙元制教育創新發展論壇,探索拓寬中德園產教融合、校企雙贏的雙元人才培養之路。
中德園產教聯盟成員單位增至110家
本次活動在中德園內的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會議中心舉辦,是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創新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暨第九屆德國企業瀋陽行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此前,經開區、中德園綜合改革部就已提前徵集企業和院校人才需求,在論壇活動前舉辦了首屆「中德園產教聯盟雙元教育展」,與會院校、企業通過展板展示、現場互動等方式交流分享、資源對接,進一步拓展了校企交流渠道。
論壇匯聚了德國費斯托、SRH教育集團、盍碧璽曼詹外籍人子女學校、華晨寶馬、賀利氏、慕貝爾、貝卡爾特、博斯汽車、瀋陽航天航空大學、化工大學、瀋陽師範大學、遼寧開放大學、瀋陽職業技術學院等中德百餘家院校、企業。論壇活動以中德創新委員會雙元制分委會、中德產教聯盟成員單位為核心,進一步拓展國際視野、連結教育資源、服務校企合作,促進中德國際雙元融匯,省市域產教融合,瀋陽都市圈產教平台共享拓展。
活動中,多位院校、企業負責人及職業教育專家學者進行主旨演講,就國際雙元制教育本土化實踐與展望、如何提高汽車產業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雙元人才培養新路徑等內容做了精彩分享。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等12家單位獲授牌,成為中德園產教合作聯盟新成員單位。至此,中德園產教融合「朋友圈」已拓展至110家成員單位。
一萬餘名雙元人才已「出師」入企
記者在論壇上了解到,近年來,中德園積極探索德國雙元制教育理念本土化的實踐,已為園區企業輸送了各類技能人才1萬餘名,走出了一條汲取德國雙元制教育精髓、具有中國職業教育發展本土特點、符合企業和社會發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培養之路。
自2015年國務院批覆中德園成立以來,經過八年的努力建設,中德園已經從一張規劃藍圖蝶變成為了55平方公里,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超900億元的高端製造產業園區,127家外資企業在此競相發展。面對中德園國際化發展的目標任務和眾多外資企業的實際需求,中德園依託豐富的對德合作資源開展雙元制本土化實踐,構建「1+1+X」的工廠化培養、市場化辦學教育體系,建設1所中德學院、1所中德應用技術學院和以華晨寶馬培訓中心為代表的X個企業實訓中心,累計每年培養、培訓在校生、實習生1萬餘人。
中德園還積極探索「市場化選聘、專業化引進、雙元制培育」人才引育工作和國際化人才發展生態圈建設的「3+1」人才引進培育制度,在全省率先實行園區社會化選聘人才管理模式,在東北率先構建「雙元」產業人才培育模式,在全國率先探索中德國際人才合作常態長效機制,逐步形成了涵蓋園區不同主體的立體化、全鏈條、閉環式人才引育工作制度體系。
發力構築國際化產教融合「人才圈」
今年的論壇活動中,經開區、中德園專程邀請瀋陽職業技術學院、鞍山職業技術學院、遼陽職業技術學院、遼寧工程職業學院(鐵嶺)等瀋陽都市圈院校以及盤錦職業技術學校、營口市農業工程學校等省內其他市院校參會,積極構建省級產教融合共享拓展平台,促進瀋陽都市圈產教融合體加速形成。
為有效整合遼瀋地區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供需資源,切實解決人才供需信息不對稱、渠道不暢通等「玻璃門」「天花板」問題,2019年6月,中德園管委會協同省、市教育、人力資源部門、省市高中等院校及園區企業成立「中德園產教合作聯盟」,搭建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的共建共享平台。成立後,每年為企業提供2000餘名實習生。先後舉辦12次校企對接活動,每年定期開展「中德園企業進校園系列活動」,150餘家企業參加,5000多名學生達成求職意向,解決企業和院校人才供需問題。
多年來,中德園緊緊圍繞「打造中歐合作新標杆」目標要求,全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東北地區高水平人才(海外人才)聚集區和創新高地,助力遼寧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以此次中德(瀋陽)雙元制教育創新發展論壇為契機,中德園將充分發揮對德合作及遼瀋地區優質職教資源和產業資源優勢,繼續推動中德園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實現人才鏈、創新鏈與產業鏈有效銜接,為打好打贏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瀋戰役」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王藝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