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對於發源於農耕文化的中華文明而言,蟬鳴蛙叫和裊裊炊煙永遠承載着人們對故鄉最樸素的期盼和嚮往。
近年來,皖南黃山市歙縣着力構建全域覆蓋、全民參與、整體保護、 傳承發展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工程,不斷推進活化利用、以用促保,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發揮積極作用。今年10月,歙縣又有19個村落成功入選;目前,歙縣共有167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位居全國縣級第一。
守根護源,留住鄉愁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歙縣傳統村落眾多,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護村落的原始風貌、徽派格局和文化生態,歙縣逐年增加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資金的投入,陸續實施了「百村千幢」、徽州古建築保護利用、傳統村落保護工程,編制了傳統村落、歷史建築、古道等全域保護利用規劃,制定了《歙縣做好中國傳統村落保護項目實施工作方案》《歙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歷史建築保護與修繕圖例》《歷史建築保護與修繕技術標準》等一系列規範性文件。
記者瞭解到,歙縣對1座古城、1個古鎮、2條古街、50餘個傳統村落和1000餘單體古建築進行了綜合整治和保護利用,最大限度留住村莊肌理,最大誠意留下依依鄉愁。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
作為典型的山區小城,在保護和利用之間,在田園牧歌和詩與遠方之間,如何取得一個巧妙的平衡?歙縣始終在思考。
金秋時節,歙縣三陽鎮竹鋪村利用古村風貌和曬秋場景,營造「尋蹤訪古」的復古場景,再現「酒肆」「打鐵鋪」等場景,重現徽州舊時街面的繁華。今年以來,結合美麗鄉村建設 「五微」行動,歙縣在嚴格保留保留村莊肌理、保存鄉土韻味的基礎上,創意打造村落景致。「特別是要體現『一村一品』,打造屬於我們茶鄉竹鋪的煙雨徽州、田園徽州、村落徽州IP。」三陽鎮黨委書記江燾說。當然,這也是歙縣廣大傳統村落的發展共識。
同時,歙縣大力實施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投資7.7億元,統籌推進三個片區連片保護利用。在新安江沿線打造九砂、綿潭、漳潭、大茂等沿江風情古村落建設項目,整治提升賣花漁村徽派盆景特色小鎮、瀹潭村古建築修繕利用等35個子項目。在昌溪、石潭片區,開展了傳統村落基礎設施建設、古民居收儲利用、特色民宿集群打造等15個子項目。歙縣古徽州文化旅遊片區傳統村落業態打造及基礎設施提升項目也逐年推進,其涵蓋漁梁、棠樾、許村、五渡、富堨、岔口等多地。
活態保護,激發活力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位於歙縣西北的許村村,保存有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古建築100餘座,穿過高陽廊橋,許村村古建群豁然開朗。今年以來,許村鎮通過「雙招雙引」把占地600多平方米老影院打造成多元素民宿,以許村當地傳統文化和民間故事為創作背景的沉浸式戲劇《許村有喜》在這裡定期上演。深渡鎮陽產村公布傳統村落後,吸引農戶回流和社會資本一起發展旅遊,現在聲名鵲起;鄭村鎮棠樾村建成了四月鄉村田園綜合體。
近年來,為保護歷史文化建築,盤活鄉村閒置資產,歙縣通過出台服務業、旅遊業資金、閒置農房盤活利用等政策,吸引本地居民等社會各個階層的支持參與,也吸引外來社會資本的注入,形成了社會參與認養、認保、認租、認購、認轉機制。保護項目完成修繕的古民居中有一半以上開發利用為博物館、農家書屋、老年(少年)活動中心、民宿客棧等,通過保護,一大批傳統村落重新煥發了生機活力。(記者 吳敏 通訊員 吳炯 顧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