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惠州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推動實現科學精準防疫,3月12日起,惠州在全市範圍內全面迅速推行粵康碼公共場所碼「一碼通行」。目前,該市多數公共場所已開通「場所碼」,實現「一所一碼」,先掃碼再進場成為市民「必備動作」。據惠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統計,截至4月30日16時,全市累計註冊公共場所碼21.95萬個,累計掃碼約1.5億人次。
工作人員指導商家註冊場所碼
「場所碼」有利於建立起廣泛的場所碼管控體系
「場所碼」是「粵康碼」系統為公共場所生成的一個專有二維碼,市民只需微信「掃一掃」,系統後台將自動核驗掃碼人的健康信息,並對場所名稱、位置等進行自動化登記。公共場所建立「場所碼」,是落實最小單元防疫管控措施,有利於建立起廣泛的場所碼管控體系。
「目前,惠州全市已有大約22萬個公共場所註冊『場所碼』,日均掃碼量在250萬~300萬人次之間。」該市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數據資源管理科副科長王盛介紹,根據惠州流動人口數量,預估每日平均掃碼量在400萬~800萬人次之間較為合理,目前掃碼人次相對偏少;與此同時,全市市場主體數量大約有85萬個,「場所碼」註冊數量仍偏少。
「以前要先找『粵康碼』小程序,再點出個人健康信息,掃『場所碼』可以一步顯示出個人健康信息。」王盛介紹,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市民進入公共場所先掃「場所碼」,確保一旦發生疫情,各級各部門能快速反應、精準流調,實現數字防疫「碼」上見效,大大減輕防疫人員、流調人員在排查中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呼籲行業主管部門督促各場所物業、相關負責人,在人員流動的公共場所、區域,尤其是封閉、密閉和半密閉場所,都應該註冊『場所碼』。」王盛還指出,公共場所應該做到「應建盡建」,提高惠州「場所碼」的覆蓋率和覆蓋面。
「我們在檢查中也發現,有些公共場所註冊『場所碼』後並沒有推廣掃碼,使得部分『場所碼』有建無掃,成為『殭屍碼』。」王盛介紹,「場所碼」最近活躍場所大約只有47%,公共場所應該將「場所碼」張貼在顯眼位置,場所管理員、檢測員應及時提醒出入市民,市民也要積極支持配合及時掃碼,做到出入者「應掃盡掃」,提高惠州全市的「場所碼」掃碼量。
據統計,目前惠州歷史掃「場所碼」人數排名前5的場所類型分別是:商場超市、工業園區、辦公場所、住宅小區和醫院,其中商場和園區的掃碼數量超過2000萬人次。
「『場所碼』不僅在平時常態化管控中起到作用,還在大亞灣區新冠肺炎疫情病例流調工作中成為關鍵角色。」王盛介紹,3月初,大亞灣區發現新冠疫情確診病例,通過「場所碼」的有效運用,迅速、準確為公安、衛計部門後續開展流調工作節省大量時間,大幅提高了流調溯源工作效率。
特殊群體無法掃「場所碼」怎麼辦?
針對特殊群體如何掃碼進場,惠州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特殊群體家人、工作單位、當地村居委會工作人員,可以為老人、孩子、殘障人士等申請「粵康碼」,並打印出他們的「粵康碼」,打印出來的「粵康碼」剪裁後,和學生證、老年卡、殘疾人卡、優撫卡等一起放置,讓他們隨身攜帶妥善保管。進出場所前,場所檢測員通過掃描他們的「粵康碼」進行反向操作,實現掃碼的效果。
同時,從去年8月起,為解決老年人、學生、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在乘坐公交這一高頻生活場景中亮碼不便的困擾,惠州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協同發力,市民持長者服務卡、學生卡、殘疾人卡、優撫卡等乘坐公交車時,無需手機出示「粵康碼」,刷卡時即可自動檢驗讀取持卡人的「粵康碼」狀態。如「粵康碼」狀態為非綠碼,刷卡設備則將播報「健康碼異常」的語音提醒。(記者 盧偉)
頂圖:在惠州市區某培訓機構門口,市民拿出手機掃「場所碼」,亮碼後再放心走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