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汕尾相關部門獲悉,去年以來,汕尾圍繞打造全省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的目標,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重構重塑橫向為「鎮、村、組」三級基層治理架構、縱向為「大數據+網格化+群眾路線」運行機制的「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研發建設「民情地圖」基層治理信息化平台,打造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體」基層治理新模式。
堅持黨建引領 築牢鎮村組三級陣地
去年以來,汕尾緊盯「看得見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見」現象,在全省率先完成鎮街體制改革,構建黨(工)委統一領導的「一中心、四平台」工作架構,推動448項縣級執法權限和市縣兩級2547個編制下放。
金廂鎮黨群服務中心。
在城區馬宮街道金町村委會的牆上,掛着「法治建設示範村」「平安村」「文明村」等榮譽獎牌,昔日的窮鄉僻壤如今已蛻變為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社會治安井然有序、鄉村文明蔚然成風的海濱新村,這背後離不開村級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的充分發揮。
「在不影響城市規劃的情況下,建設一座公益性骨灰樓,解決周邊開發發展帶來的先人骨灰安置難的問題,同時進一步推進殯改工作……」去年4月,在金町村黨群議事廳里,一場議事協商會議正在召開,參與本次會議的有村民代表、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黨員代表和村「兩委」幹部,他們手握「贊成」、「反對」「棄權」的牌子,為決議事項投出堅定的一票,整個議事過程都有視頻記錄,決議結果向公眾公開,真正實現「需求由村民表達、問題由村民討論、事務由村民參與」的自治模式。
目前,全市共有4293個村(居)民小組黨支部和黨小組覆蓋率達100%。
數碼化賦能基層治理 構建「網格化+群眾路線+大數據」機制
「『民情地圖』是我們實現治理手段、治理工具、治理方式數碼化轉型的有力抓手,成功推動了組織機制、責任體系、治理模式的轉變,探索出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汕尾路徑。」汕尾市副市長溫樹斌介紹,該市依託省、市數字政府建設成果,搭建了「民情地圖」的技術架構,藉助數字政府大數據中心、「粵政圖」地理信息平台,完成全市「一標三實」數據採集、3D航拍、網格劃分、圖層構建等工作,並開發了「善美民情」「善美網格」「善美村居」三個分別面向領導幹部、網格員和群眾的子系統,形成門類齊全的服務應用場景。」
金町村黨群議事廳。
數據顯示,汕尾市「民情地圖」系統已採集實有人口258萬多人、實有房屋92.2萬多間、實有單位6.7萬多個,完成航拍圖2120平方千米,匯聚了公安、政法、自然資源等31個黨政機關單位共351類數據,初步建成「人、房、地、事、物、組織」的汕尾民情數據庫。(記者 余麗齡 通訊員 陳仕凱)
頂圖: 鳳山街道「民情地圖」聯勤指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