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中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藍電子」)坐落於盤錦市高新區,主要研製手機攝像頭兩大核心部件一馬達和鏡頭,客戶涵蓋華為、小米、榮耀、0PPO等知名手機品牌。作為從遼寧老工業基地萌生、成長和發展起來的「新字號」企業,在盤錦市委、市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十年的創新發展,現已成為中國手機核心器件領軍企業。2020年公司馬達產品出貨量位列國內第一、全球第四,全球市場佔有率11%;鏡頭產品全球出貨量位列國內第三、全球第六,全球市場佔有率4.2%。
日前,本報記者在盤錦採訪時了解到,該公司從7人發展到2700人,從100平的出租屋到77畝的產業園,從500萬像素到1.08億像素,從5000萬元的創業基金到10億元的年收入,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工作坊到國內隱形冠軍,全球行業競爭力10強……實現這一切,僅用了10年時間,而創造出這一奇蹟的是一群平均年齡不到33周歲的年輕人。38歲的董事長王迪,無愧為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弄潮兒。
傳奇之路:創新敢為天下先
「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創新意味着敢為天下先,激揚自信和勇氣。10年來,中藍電子之所以邁着堅實步伐一路鏗鏘前行,離不開科創這一推手。
產品爆炸圖
2010年,27歲的王迪已在一家汽車裝備公司任總經理,並且交出了年銷售額10億元的成績單。同年秋天,在德國漢諾威車展上的所見所聞讓他感到震撼:汽車生產已進入到智能製造時代,機械人搬運、機械人焊接,許多工序可以採用自動化方案完成。王迪意識到唯有科創才能贏得未來。他聯繫到國內一流微機電產品研發技術的吳發權,擬引入自動化方案提高公司生產效率。經兩個月的考察,吳發權發現汽車裝備生產技術與他手中的自動化技術精度無法匹配。王迪的設想失敗。
但吳發權對王迪的企業創新理念非常認可,便談起了他的手機馬達項目計劃。馬達即驅動鏡頭對焦的微型電機。儘管王迪對馬達沒有任何概念,還是隱約感覺到這個項目有着極大的潛力和市場前景。2011年,經過對市場的考察和對相關知識的惡補,王迪下定了涉足這一產業的決心,籌措到5000萬元啟動資金,開始試水這個完全陌生的領域。中藍電子,一家小小的科技企業在盤錦這塊土地上悄然開始生根發芽。
當時的中藍電子,沒廠房、沒資源、沒名氣,甚至整個東北地區都沒有相關產業鏈。王迪租用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民房,吳發權帶領的先期7人的技術團隊就在這間民房裏開始進行技術攻關。4張桌子8台電腦,上下鋪住人,一天睡五六個小時,用泡麵充飢。這樣的日子過了五六個月,終於試製成功用於500萬像素攝像頭的馬達,良品率達80%以上。」
引「智」納賢 撬動「人才槓桿」
人才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
10年後的今天,世界每百部手機就有10部手機、攝像頭、馬達或鏡頭是中藍製造,客戶涵蓋了華為、小米、榮耀、OPPO等大型手機廠商,並助力中國手機品牌在全球範圍內捲起了中國旋風,人才,正是捲起這股中國旋風的巨大動能。
中藍電子依託盤錦輻射全國,在北京、在上海、在深圳、在蘇州、在台灣、在韓國、在日本,中藍都設有研發中心,組建多個高端產品戰略研發團隊,藉助創新的土壤,多措並舉,吸引南方人才北上。
電子產業園一期鳥瞰圖
一方面,通過靈活柔性的辦法,最大程度地吸引人才逆流回盤發展。圍繞外圍的七大研發中心就近引才,就近使用,再以出差的方式輸送到盤錦工作;通過獵聘渠道點對點的深度挖掘東北籍貫的行業人才,為其回家提供技術發展平台;通過已形成的人才網絡,以點帶面繼續「織網」吸引,編制更大的人才梯隊。另一方面,中藍電子與大連理工大學盤錦產業技術研究院進行合作共建,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人才引進、平台共建、技術研發等方面開啟全面合作,提升中藍電子的持續自主創新能力和高端製造產業競爭力。
人才高度代表競爭力度。目前,中藍已經匯聚了國際手機攝像頭技術,知名人士20多位,研發技術工程師170多人,應屆大學畢業生200多人。這個國際軍團組成世界一流的研發管理團隊,形成金字塔形陣容,投入日趨激烈的產業競爭。
產業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引力。中藍電子以產業格局的大氣磅礴,把產業轉移搞得風生水起,形成人才漩渦。一批又一批人才飛向盤錦飛入中藍。43歲的金兌映博士是原韓國三星電機光學首席技術專家、全球手機鏡頭光學設計領域知名專家。2016年,在董事長王迪三顧茅廬之下,他加入公司並組建了公司鏡頭事業部研發團隊。2018年金兌映入選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創新領軍人才。
不拘一格「引人才」,為企業發展「架梯子」。中藍電子在人才引進培養方面捨得付出,不遺餘力,強大的技術團隊支撐着企業從一個高峰走向另一個高峰。對焦馬達產品從500萬像素小型化微驅產品到1.08億像素、超廣角、高像素馬達產品全系列覆蓋,並且涵蓋開環馬達、中置馬達、閉環馬達、防抖馬達、雲台馬達等多個產品類型,產品技術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光學鏡頭產品持續發揮全球最小前置高像素鏡頭的技術優勢,並形成高清主攝鏡頭,光學變焦鏡頭以及超廣角鏡頭等多功能全系列覆蓋。同時,開發非手機鏡頭應用市場,向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智能駕駛等智能識別應用市場領域拓展。
中藍電子在人才佈局上將研發團隊打造成多維度人才梯隊,既有為眼前項目研發的團隊,更有研究院做未來技術的儲備者和探路者,並不斷培養新加入企業的年輕人,為未來發展做好充足儲備。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人才需要平台。公司在不斷的「引才」的同時,同樣注重「育才」「留才」。公司每年從全國高校吸納優秀大學生,進行以老帶新多維度的培育人才梯隊,人才引進後,公司還為其量身定做短期的薪酬激勵,中期的績效激勵,長期的股權激勵等。去年年底公司拿出1290萬股,為52位核心人員進行了股權激勵,並且通過合伙人制度、矩陣式管理、項目式管理等方式,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高質量的待遇匹配和激勵方式。
入場資本新「跑道」
採訪時記者了解到,中藍電子正在積極籌謀上市事宜。
檢測人員工作現場
早在去年11月,據證券時報網消息,華為全資控股公司——哈勃科技入股遼寧中藍電子,持股7.83%。截止目前,公司已獲得華為、榮耀、海通、海爾、小米、舜宇、天瓏、元禾璞華、華山資本等13家投資機構的A輪融資,已實現融資總額10億元。B輪融資已啟動,預計融資規模5-6億人民幣,現正與國內頭部投資機構進行深度對接。目前,公司上市工作進展順利,計劃2022年向資本市場提交上市申請。屆時,中藍電子將迎來新的里程碑。毋容置疑,成功登錄資本市場,將會被更多優秀的中、外資企業所青睞,達成戰略合作,從而達成雙贏的局面。在資本市場這個更高更大的舞台,樹立起中藍電子良好的公眾形象、增加品牌信譽,讓中藍電子的價值得到最大化體現。
中藍電子如何迎接這條資本市場全新「跑道」?未來又將會以怎樣的姿態立足於資本市場,讓我們拭目以待。
「趕考」國際競爭力世界一流企業
中藍電子為加速企業發展,推動產業集聚,2015年政府和企業聯合創辦的電子產業園開始建設並陸續投入使用,現已引進多家手機攝像頭核心器件生產商,實現了手機核心器件產業化發展局面。為進一步提升企業發展質效,佔領技術和規模的制高點,盤錦高新區於2020年上半年為中藍電子投資興建中藍光學電子產業基地項目。項目明年1月份陸續投入使用。屆時,公司將形成5億顆馬達+5億顆鏡頭的生產規模,全部投產後,預計實現營業收入50億元,解決就業5000人。基地全部建成達產後,預計可實現營業收入100億元以上,至少解決就業8000人,成為東北最大的智慧化光學電子產業基地。
今年6月,中藍電子以總價款71.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2億元),收購日本康達智光學核心專利989項,收編日本研發人員100餘人,收購日本福島模具工廠以及江蘇連雲港工廠。完成收購後,中藍電子在保障和提升國內手機鏡頭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及安全穩定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技術工程師調試設備
據介紹,此次收購日本康達智鏡頭業務,是中藍電子進一步豐富和加強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在促進中國手機攝像頭鏡頭行業生態健康發展的同時,加強海外業務版圖,致力於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標準的產品和體驗。通過收購,公司將解決鏡頭專利「卡脖子」問題,打開高端手機後置鏡頭製造技術的「壁壘」,提高中藍電子科創能力,推動遼寧光學電子產業基地產能的進一步釋放。
年輕的中藍電子始終把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作為目標和追求,着力提升價值創造力、創新引領力、品牌影響力、國際競爭力,樹立世界一流企業的格局,堅持立足遼寧、佈局全國、放眼世界,面向同行業世界一流企業,在規模、質量、效益及產品和服務等方面,全面對標、加快趕超,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記者 王藝橋)
頂圖:鏡頭生產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