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在遼寧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全省優化營商環境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上,丹東市委常委、副市長杜秉海介紹,近年來,丹東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事關丹東振興發展全局的「一號工程」,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狠抓工作落實,開展「應該辦、服務效能提升、降低企業成本、法治環境優化」四大行動,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向好。
全省首創「辦不成事」反映窗口
丹東針對性開展制度創新,最大程度實現便民利企。在全省首創「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目前已在全市36個縣級以上各類政務服務中心推廣,建立了「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制度、崗位責任制度、領導帶班制度、獎懲制度和政務服務窗口「辦成事」系統制度體系,針對企業群眾反映的疑難問題,規範程序、特事特辦。
同時,落實「綠色通道」、「以函代證」、「承諾制」和「容缺後補」等制度,用制度創新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東港市建立了「容缺開工項目清單」制度,將項目開工時間平均提前2個月左右。鳳城市建立「兩解一代」制度,深入園區解答政策、解決問題、幫辦代辦。元寶區實施「一窗式、一次辦」政務服務改革,新一代智能政務服務大廳被國家標準委列為標準化試點項目。
力推「放管服」 讓「管」跟上「放」的節奏
近年來,丹東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很大程度上為企業「鬆了綁」、為群眾「解了絆」、為市場「騰了位」,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據杜秉海介紹,丹東累計取消、下放、調整行政職權797項,清理取消辦事創業證明75項。圍繞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區」的目標,將117項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整鏈條、全環節賦予園區實施。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實施市場監管事項清單,減少檢查事項達80%。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除特殊工程外,將項目審批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至最長60個工作日,最短5個工作日。
同時,丹東深推商事制度改革,簡化登記流程,新辦企業登記註冊時間壓縮至1天以內。深入推進「一網通辦」實現「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全地區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事項全程網辦比例達88.5%,「最多跑一次」事項比例達99.45%,平均事項辦理時限壓縮82.41%。「即來即辦」業務達到51.17%,「只提交一次材料」辦結業務比例超過50%。176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市通辦」,121個聯辦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好」,全市「一窗」業務比例達85.04%。以村和社區為主體,圍繞「不見面審批」,建立政務服務驛站260個。全國首個5G智慧辦稅服務廳、東北首家「無人警局」、增量房契稅自助繳納、24小時在線社保自助服務等便民服務措施的應用,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網上辦、掌上辦、指尖辦、就近辦成為新常態。
法治政府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近年來,丹東依法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並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在全地區實施規範性文件目錄清單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清單」,進一步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今年以來公佈各類公共信用數據33.4萬條,累計將317人次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積極創新體制,組建丹東市知識產權保護服務中心,建立了「行政、仲裁、調解」多元化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和打擊侵權假冒工作聯席機制,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258件。暢通投訴渠道。丹東12345平台投入運行以來共收到群眾訴求21.8萬餘件,辦結率為99%。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今年以來,偵辦涉企案件38起,挽回經濟損失1300餘萬元。辦理企業投訴33件,挽回經濟損失2億餘元。
數字賦能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丹東制定實施了《丹東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聚焦提高政務效能、降低經濟成本、完善公共服務、方便群眾生活,全力推進大數據AI智能賦能、健康城市促進、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幸福宜居環境優化和產業發展空間擴展5個專項行動和18項重點工程建設。啟動了大數據中心、城市運行指揮中心及智腦、智慧健康、城市頻道服務、公共數據服務、就業人才服務、應急指揮保障、旅遊信息服務等8大工程及智慧停車項目。
截至目前,丹東市已建成市、縣、鄉、村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台,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100%,完成各部門自建系統與一體化平台對接,實現了全市政務服務辦理業務統一受理、統一辦結。開展網上便民服務,「遼事通」APP應用接入數量在全省排名前列。建成了智慧化人力資源市場,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提供便捷就業服務。加強醫保信息平台建設,丹東市成為遼寧首個接入國家醫保新信息平台的地級市。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杜秉海表示,下一步,丹東將聚焦「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四個標準,在數字政府建設、「放管服」改革、制度性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打造「靠市場、靠契約、靠服務、靠效率、宜創業、能賺錢」的營商環境丹東版,吸引更多有識之士來丹投資興業,為丹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記者 王藝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