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貿易新動力 全球貿易新格局」為主題的「2021數字貿易發展論壇」於9月6日在京圓滿閉幕。
2021數字貿易發展論壇現場
記者從論壇獲悉,當前全球貿易領域,數碼化發展趨勢正在加速,數字服務貿易的範圍在不斷拓寬。相比全球數字貿易發展而言,中國的數字貿易發展更為迅速,規模和增速位居世界前列。《全球數字貿易與中國發展報告2021》顯示,隨着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科技的加速創新,中國數字經濟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中國作為數字貿易大國的地位正在逐步鞏固,已晉升為全球十大數字貿易經濟體。
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的常務副會長劉作章、菲律賓共和國駐華大使何塞·聖地亞哥·羅馬納先生、北京市商務局二級巡視員劉軍、北京市海淀區副區長林劍華出席並做了精彩致辭。多位重量級嘉賓,知名數字貿易企業以及房地產、園區企業領導亮相大會,智慧交鋒、觀點碰撞。
作為2021年服貿會分論壇之一,2021數字貿易發展論壇由北京市商務局指導,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北京市海淀區商務局聯合主辦,北京市海淀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企業協會承辦。
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北京海淀作為首都「兩區」建設的最重要的陣地之一,根植於北京建設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特徵自貿試驗區的使命,優勢明顯、發展動能強勁。數字經濟是海淀的名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對全區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2021年1月至6月,海淀區信息業實現收入6474.08億元,同比增長40.4%,對全市信息業增長貢獻超過七成;人工智能領域企業數量近800家,佔全國兩成。
2021年,海淀區首次將已經成功舉辦八屆的系列論壇主題調整為「數字貿易新動力,全球貿易新格局」,旨在幫助企業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有效為業界提供國內、國際對接交流平台,推動全球數字貿易的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合作共贏。
把握數碼化和低碳經濟重要發展趨勢
新冠疫情帶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傳統產業紛紛面向數碼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服務貿易呈現數碼化發展趨勢。本次論壇特邀請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伙人,BCG公共部門和基礎設施專項亞太區及中國負責人周園女士就數字貿易與低碳經濟—全球新背景下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與機遇做了主旨演講。
數碼化和低碳經濟將是未來服務貿易發展的兩個重要趨勢,對中國來說尤其如此。新興數碼技術引領第四次全球化,為中國發展數字服務貿易帶來了宏觀機遇,全球化4.0時代已經拉開大幕,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數字使得服務變得可存儲、可複製、可標準化、可遠程交付,大大降低了跨境服務貿易成本和壁壘,促進服務業的全球化,給各國服務業工作者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未來,向高端價值領域和環節發力、改善數字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將是重中之重,推動國內領軍數字服務企業發揮「頭雁」作用,攻堅高價值細分和環節。
綠色經濟將成為服務貿易中的亮點領域,中國有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緊迫度,中國提出雙碳目標,也彰顯了我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和決心。提供綠色專業服務未來將成為中國服務貿易中的亮點領域,綠色智造、綠色科技的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數碼化也將會加快推進,從而形成更多的增長極。
凝聚發展共識
以習近平主席2021年服貿會上冀望「全球攜手抗疫、共克時艱,開創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的致辭為指引,論壇秉持合作共贏原則,與出席代表共同探討未來發展之路,廣泛凝聚發展共識,積極搭建深度合作平台。
北京市海淀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企業協會理事長鍾明、印度工商會聯合會執行董事阿都爾·達拉果地、菲律賓駐華使館菲律賓貿易與投資中心-北京商務參贊格倫·佩尼亞蘭達、日本信息服務產業協會國際部會長川本淳、SAP大中華區辦事處總經理 胡安德、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楊念農、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駐華代表朱德威,波蘭投資貿易局中國區首席代表尤德良等分別發表觀點。
數字賦能城市發展 科技鑄就美好生活
會議期間,清華大學中國城市研究院秘書長林澎對城市轉型、城市體檢、城市數碼化轉型的應用場景進行了全方位介紹。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全球能源轉型首席代表胡浩、金地威新產業研究院助理院長高曉偉、中科創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物聯網事業群副總裁 楊新輝、中國金茂資源拓展中心總經理助理江青松、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MAG華為雲創新部北京區域負責人董林分別在零碳智慧園區、數碼化助力能源轉型構建全場景解決方案、打造園區360°產業服務體系、產城融合、邊緣計算賦能智慧空間等方面進行了深度講解和展示,從多維度、多視角對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社區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度分析和討論。
2021服務貿易重點企業名單發佈
以助力中國服務貿易企業順利「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尋找新的國際市場發展機遇為目的,由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指導,北京市海淀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企業協會及相關行業機構共同發起的「2021服務貿易重點企業推介」名單也在論壇期間進行發佈,並推介到合作的國外機構,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有效搭建對接平台。(記者 楊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