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寶清縣寶清鎮雙泉村村民王立波說:「秋天深翻秸稈還田,春天再用腐熟劑把秸稈變成有機肥,提高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經過這幾年的黑土保護,我們村的水稻產量提高了10%以上,成熟度好、出米率高,也能賣上好價錢了。」
近年來,寶清縣把黑土保護工作作為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的重要舉措,全力打好黑土地「保衛戰」。2018年,寶清縣制定了《黑土耕地保護三年行動計劃》,通過大力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實施農業「三減」、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建設高標準農田等一系列系統工程的實施,加強農田生態環境質量建設,改善黑土耕地設施條件、內在質量、生態環境,提升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切實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築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實施黑土保護工程 推進耕地質量提升
2018年10月,寶清縣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縣之一,項目區面積20萬畝,涉及8個鄉鎮42個行政村,其中,旱田13萬畝、水田7萬畝,連續實施三年。
項目區實施兩年多來,寶清縣委、縣政府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重點推廣應用了玉米秸稈翻壓還田和水稻深翻秸稈腐熟還田技術,共實施玉米秸稈深翻還田27萬餘畝、水稻秸稈腐熟還田18.4萬餘畝;積極開展有機肥料積造和施用,實施堆漚有機肥5.24萬畝;積極推廣深松深耕、玉米大豆輪作,實施米豆輪作深松面積17萬餘畝;廣泛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 20萬畝黑土項目區達到了全覆蓋。
項目區通過農藝、農機、工程、生物等綜合配套技術措施,減少了化肥的用量,提升了土壤有機質,增加了耕層深度,平衡了土壤養分,有效遏制了黑土耕地退化,改善了農田生態環境,黑土耕地質量明顯提升。目前,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區域土壤耕層厚度提高了7.2厘米;耕地質量平均提高0.3個等級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0.05個百分點以上;旱田耕作層厚度平均達到30厘米以上,水田耕作層厚度達到20厘米左右。
近年來,寶清縣不僅在黑土地項目區,而且在全縣範圍內也開展了秸稈還田、深松整地等黑土地保護工作。截至目前,寶清縣農作物秸稈還田面積達241.9萬畝,深松整地面積達到21.8萬畝,有機肥施用量達到45萬噸。
回收農藥瓶+「三減」 根治農業面源污染
寶清縣是農業大縣,每年產生270萬個廢棄農藥瓶(袋)。2018年以前,廢棄農藥瓶(袋)只有一少部分被回收、焚燒,大部分被丟棄在田間地頭和溝渠,造成了很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
2018年,寶清縣委、縣政府為保護黑土地農業生態環境,痛下決心徹底根治農業面源污染。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寶清縣政府每年列支300多萬元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農藥瓶(袋)回收處置工作。三年來,寶清縣政府共投入資金905萬元,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1681.5萬個、249噸,全部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置。
同時,寶清縣深入實施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農業「三減」行動計劃,實現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減量化。全面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通過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實施農業「三減」行動計劃等措施的強力推進,寶清縣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業面源污染問題,保障了黑土地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轄區內撓力河水質由Ⅳ類提高到Ⅲ類。2019年,寶清縣被農業農村部授予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稱號。
建設高標準農田 嚴守耕地保護紅線
近年來,寶清縣圍繞「穩糧、優功、增效」目標,着力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按照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要求,積極推進「兩區」( 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範圍內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兩區」耕地用途管控,通過完善農田輸變電設施設備和田間路網、實施土地平整工程,確保「兩區」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用途不改變。
彩雲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土地面積13.48萬畝,總投資13099萬元,規劃建設「旱能灌、澇能排、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11.7萬畝,現已全部投入使用。東升富硒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13.82萬畝,總投資20204萬元,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工程形象進度的60%,預計年10月底前竣工驗收。
據介紹,彩雲嶺高標準農田項目的建成,帶動項目區每年新增利潤1503.55萬元,人均收入提高1750元;東升富硒高標準農田項目建成後,項目區每年可新增收入3723.4萬元、利潤2567.6萬元,人均收入可提高2350元。
同時,寶清縣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通過嚴把用地預審關、核減用地規模,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嚴把節約用地關、嚴把執法檢查關等舉措,耕地保護工作收到一定成效。落實基本農田「五不准」制度,嚴格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及基本農田儲備區,對基本農田實施特殊保護,堅決遏制了耕地「非農化」和「非糧化」,重拳整治農村亂佔耕地違法建房和「大棚房」問題。
黑土保護在「增肥」地力的同時,也鼓起了農民的腰包。記者從寶清縣農業農村局獲悉,2020年,寶清縣糧食產量實現21億斤,連續十五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6285元,同比增長8.9%。(馬淑芬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