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西 > 时政要闻

【江西兩會】江西力推鄉村振興

2021-01-26
来源:香港商报网
    1月26日,江西省第十三屆人代會第五次會議開幕。會議將審議《江西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這是江西省第一次在人代會全會上審議實體法例,足見省委、政府對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視。鄉村振興成為本次贛兩會關注熱點。出席江西省政協第十二次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的委員提案對此有諸多關注。

    發展鄉村產業是振興動能
 
    江西省政協委員、九江博萊農業集團董事長唐進波在提案中說,鄉村振興首先必須發展鄉村產業、走產業振興之路,是實現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高質高效、使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新動能。
 

江西省政協委員、九江博萊農業集團董事長唐進波
 
    唐進波委員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談到,國家十四五規劃強調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國內外雙迴圈的經濟發展格局中,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他認為,江西鄉村發展起步晚,區域不平衡,產業基礎薄弱,農業投入低,農業見效慢,難以獲得金融支持,由於獲利少、稅收貢獻低等原因難於引起地方政府重視,缺乏資源匹配,只能任其自然發展,自生自滅,無法形成品牌規模化經營,缺乏市場競爭力。現在搞鄉村振興的人,做完前期策劃規劃、鄉村建設工程等,把居民牆刷了、基建做好了,穿衣戴帽的事情做完了,拍拍屁股就走人,村子不知道怎麼發展,怎麼更好的發展經濟,留下了一堆爛攤子。
 
    根據江西省實際情況,唐進波建議,要想鄉村可持續發展,歸根結底要做好鄉村經營這一環節,帶著鄉村發展,幫助村民掙錢!應以政府平臺為先導,以主體企業為龍頭,發展產業化模式,不斷完善產業鏈,通過“一鄉一園”、“一村一業”等產業振興帶動鄉村發展。積極佈局“一鄉一園”、“一村一業”完成產業定位,大力建設國家級、省級、市級、乃至縣鄉級農業產業園,以種植、養殖、初加工、精深加工、物流、冷鏈運輸、服務、旅遊、文化為一體,構建規模化、特色型農業產業園區,帶動地方經濟繁榮,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發展。選准地方優勢產業,依靠龍頭企業帶動,發展規模化,特色化產品經營才能獲得市場,龍頭企業發展好則產業發展順利,現實中農業龍頭企業面臨諸多困難,因此需要地方政府扶持並資源,不斷壯大其發展,發揮帶動和示範作用。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主體,發展區域優勢產業、匹配上下游資源,不斷延長產業鏈經營,是適合鄉村產業發展的有效路徑。
 
    唐進波指出,發展鄉村產業,需要有主體企業,帶動種植、養殖;初級和精深加工;發展配套物流商工貿旅遊等產業,金融支持十分重要。建議地方政府為主體,以園區或主體企業為平臺,打包融資或發債模式,構建金融支撐模式,統籌產業金融政策,以促進園區帶動為龍頭的上下游發展大格局,從而迅速壯大地方經濟。培育園區產業,不斷補鏈、延鏈、壯鏈。依靠主體企業作為龍頭帶動,在“三產融合”上“大做文章”。

    鞏固鄉村教育是振興基礎
 
    江西省政協委員、農工黨南昌市副主委、紅穀灘區政協副主席提名人選吳一建在提案中指出,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中國妥善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然選擇。鄉村振興的實現,最根本的因素在於生活工作學習在鄉村裏的人,以及這些人的現代化。積累鄉村人力資本和沉澱鄉村文化內涵,離不開鄉村教育。
 

江西省政協委員、農工黨南昌市副主委吳一建
 
    吳一建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目前鄉村教育遠遠落後於城市的現實是顯而易見的。鄉村教育的頑疾在於它日益“空心化”,主要原因如下:由於嚴格的生育政策持續幾十年,養育成本不斷提高,農村勞動人口大規模流向都市,種種原因致使鄉村學校生源和學生都不斷減少。學生數量少,配置的教師數額也相應地少。同時鄉村教師隊伍不穩定,不願來、待不住、不安心,鄉村教師大部分都希望早日進城。普遍存在的現象是,鄉村學校大部分是缺乏經驗的年輕教師或者已經職業倦怠的老教師,教學品質不高。同時存在城鄉教育經費投入不平衡和鄉村教育經費使用效益不高的現象。有些地方鄉村學校硬體條件較差,有些地方雖然硬體上去了,但是缺乏能夠使用的人。社會重視不夠。一方面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往城市集聚,似乎農村學校就應該淳樸寂靜;另一方面有些鄉村社會教育觀念落後,讀書無用論仍比較有市場,導致不夠重視教育。
 
    吳一建建議,針對“空心化”問題,應該“固本”和“引流”兩手抓。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通過抓佈局規劃、抓學校建設、抓師資隊伍、抓教學管理,加快推進兩類學校建設,滿足存量需求,儘量留住更多的農村中小學生。還有建議廣泛採用遠程教育“雙師課堂”,提升教學品質。各地應當建立“城鄉教育補償機制”,包括教育成本補償機制和人口補償機制。強調教育資金的引流作用。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合理分攤農村為城市培養人才的教育成本,以此加大政府對鄉村教育的投入,並大幅提高鄉村教師的收入,同時進一步減輕農民教育經濟負擔。“優質中學應回歸”、“鄉村人才回流”,不但為鄉村帶來更多人氣,活躍鄉村經濟,更能發揮教育機構的涵養作用,增強鄉村的創造力和培育鄉村精神文化。(記者 黄颖 周萬里)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