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汕尾有關部門獲悉,2020年,汕尾在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系列評選活動中收穫頗豐:陸河共光村榮獲「廣東十大美麗鄉村」,陸豐下埔村榮獲「廣東文化旅遊名村」,市城區晨洲村榮獲「廣東特色產業名村」,海豐縣灣區紅色文化體驗示範帶榮獲「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
陸豐下埔村
隨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一個個美麗鄉村、一條條精品示範帶、一片片詩意田園,正成為讓村里人住得舒服、城裏人心嚮往之的鄉土,擘畫出汕尾鄉村振興4.0版的嶄新畫卷。
汕尾開展以「推進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新風」為主題的文藝作品展演
特色產業催生美麗經濟
晨洲村大力發展漁業生態旅遊,推動養蚝「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實現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8萬元;海城鎮蓮花村盤活當地綠茶種植資源,推動綠茶生態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取得良好效益;下埔村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遊產業,實現全村農戶人均年增收4000元;共光村打造梅園生態休閒旅遊核心區,發展青梅加工產業,帶動100多名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萬元……
美麗鄉村建設,農民致富是落腳點。今年以來,汕尾聚焦富民興村產業,通過打造都市型現代精品農業與精細農業、發展農村電商服務業和鄉村休閒旅遊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目前,汕尾市共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6個,「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113個;獲得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2個,獲得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3個,建有10個淘寶鎮、4個淘寶村;創建8條鄉村振興示範帶,沿線已建成美麗宜居村67個、3A級景區村莊7個、精美特色村19個,開辦民宿36家、農家樂85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汕尾堅持以推進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為抓手,串珠成鏈、聚點成面,推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以海豐縣「灣區生態康養體驗景觀示範帶」為例,該示範帶以「生態康養」為核心,以鄉村旅遊、禪茶體驗、森林康養為特色,建成觀茶「鳥巢」、林蔭棧道、茶藝體驗街、古樹公園、禮佛觀景台等26處景點,在今年國慶中秋8天長假期間吸引遊客約15萬人次。
汕尾市海豐縣可塘鎮萬畝油占米生產基地
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
「按照以往的習俗,白事大操大辦五六天是常有的事,一般都要擺上四五十桌,菜品也不能掉面子,有的甚至會端上鮑魚、松茸、魚翅等名貴菜品,一桌花費上千元甚至上萬元,不但造成了嚴重的浪費,還給村民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有些村民甚至要借錢辦喪事。」陸豐市博美鎮蛟溪村黨支部書記陳春陽說。如今,蛟溪村大力推行「紅事一杯茶,白事一碗粥」,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入戶宣傳,全村310戶戶主全部簽訂了《移風易俗承諾書》,文明節約蔚然成風。
在市城區,捷勝鎮南門外村取周氏宗祠濂溪文化、儒家文化精髓,結合捷勝民俗打造新時代文化祠堂;金町村建設「長者飯堂」,解決村里留守老人「做飯難」的問題,弘揚尊老敬老傳統美德;東涌鎮開展星級文明戶和最美家庭評選活動,以身邊典範引領文明新風尚……
今年以來,汕尾從健全落實村規民約、建立完善群眾性自治組織和道德紅黑榜、持續開展綜合治理行動、深化移風易俗陣地建設、建立健全保障激勵機制等方面入手,堅持標本兼治、久久為功,掀起一股破舊俗、除陋習、樹新風的高潮,實現村容村貌「外在美」和文明鄉風「內在美」並存。
農村綜合改革激發振興活力
30年前,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紅手印」催生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新一輪的改革推動迫在眉睫,對汕尾而言,發展短板在農村,發展潛力也在農村。
今年以來,汕尾大力弘揚「敢為人先、敢闖敢幹」的改革創新精神,探索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業經營體系改革、農村金融改革和農村戶籍制度改革,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城鄉一體融合發展,重點圍繞破解「人往哪裏去、錢從哪裏生、地要怎麼改」等核心問題,盤活農村「三資」,以「5+2」農村綜合改革全面突圍「三農」工作。
今年,汕尾新增土地流轉面積41507畝,累計流轉面積621889畝,流轉率46.84%,超出全省流轉率8.2個百分點,預計年底全市承包地經營權流轉率將達48%。
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方面,汕尾已完成對2018年度、2019年度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基本摸清了農村集體資產底數,並清理不規範農村集體經濟合同911份。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進展也十分順利。截至11月底,全市拆舊復墾立項項目35個,面積共1867畝;墾造水田任務2990畝,已立項14個,預計新增水田面積3809畝。
此外, 農村金融改革將金融「甘霖」灑向農田。汕尾強化金融產品創新,適應「三農」金融新需求,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貸款780萬元,帶動156戶貧困戶就業。(記者 余麗齡 通訊員 陳仕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