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西部唯一的綠色產業示範區,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將「山灣農莊」作為鄉村振興的微切口,整合淺山丘陵資源稟賦、鄉村田園文化、農林牧漁產業優勢,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無間融合。
路徑清晰 一三產業深度融合
前不久,遊仙區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農村環境大整治志願服務活動。全區各部門、單位、街道、村社近3000餘名黨員幹部群眾深入遊仙鄉野,為扮靚鄉村貢獻力量。環境美化,是答好山灣農莊「試卷」的「第一題」。扮靚鄉村行動不只是「掃乾淨」,重點還在山灣景觀「塑造」。通過庭院綠化、「微」景觀打造,展現現代生活形態到提升農居周邊環境,構建農林生態景觀,遊仙從點到面,構築起「留得住遊客,記得起鄉愁」的現代化新農村風光。
充分發揮山灣農莊建設規模小、體量小、投資少,見效快、群眾參與度高的優勢,遊仙區制定了「一灣一業、一灣一品、一灣一特色、一灣一風貌」的差異化發展路徑,各山灣圍繞「花果桑糧菜、牧漁文藥養」等優勢產業走特色發展之路。目前,以創意水產為核心的新橋鎮「粉房灣」正積極整合利用閒置農房,對農房局部改造、裝飾、風貌提升、美化院落環境,打造特色農耕民宿。以農產品宣傳營銷、市民農園、親子遊樂、農耕展示與體驗為核心的遊仙街道「印盒灣」正積極推進道路、溝渠改造提升、新建改建衛生廁所、文化廣場建設等。依託飛龍山,走「文化傳承型」之路的魏城鎮紅色山灣農莊,已開發出紅色精品旅遊線路,同時推出系列文化創意產品,拓展紅色飛龍山文化傳承和發展渠道。
願景美好 二次創業深耕山灣
遊仙鄉村居民大多生活在丘陵之間較為平緩的弧形、半圓形結構區域,稱之為「山灣」,多以姓氏命名,如「張家灣」、「李家灣」。山灣構成了相對封閉的地域環境,一個山灣往往有至上而下林地、台地分層連片的耕地和微落差塘堰田地。隨着城市化進程加速,不少鄉村居民外出務工,留下的耕地、塘堰交由留守居民耕種,或承包給外來經營戶,逐漸形成一批批鄉村小業主。這種呈現一定規模性、多樣性的農業形態,即山灣農莊雛形。山灣體量小、包含內容豐富,複製和推廣性強,規模適度,空間獨立相互影響較小,非常適合小規模經營農民二次創業。
竇進烈所在的大林灣,於2014年開始大規模發展柑橘種植。村民們在山上種下2000餘畝柑橘,在山間平地開展蔬菜種植,在山窪地開挖塘堰發展水產養殖。每年的柑橘採摘期,高品質柑橘吸引來了大量遊客。2019年,頭腦活泛的竇進烈說服家人,建起了這棟漂亮的三層樓房,並從城裏請來設計師,設計了多種風格的客房。「這裏風景好、空氣好,爬山摘果、下堰垂釣都安逸的很,肯定能賺錢。」竇進烈信心滿滿的說到。
要素支撐 鄉村振興蹄疾步穩
山灣農莊要建設要發展,人、地、錢三大要素必不可少,只有有效激活三大要素,山灣農莊才能形成一個有生命力的完整綜合體。遊仙區將山灣農莊的突破口選定在新市民、新鄉賢、新農民、新商人、新社工這五類有帶動力的人員身上。回到「山灣」發展的80後返鄉創業研究生,在新橋鎮雲鳳「粉房灣」將水產養殖業做精做細,獲得「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稱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位於新橋鎮同福村的「陳家大院子」,小河環繞,芳草萋萋,健身步道把一幢幢農家小院串聯起來。業主在這裏流轉200餘畝林地發展紫薇、紅楓苗圃種植,流轉300餘畝土地發展稻田養蝦,村集體通過土地租金入股企業的形式增加農民收入。魏城鎮「金爐谷」山灣農莊,通過集體經濟組織領辦,社會資本參與的方式已發展桃種植600餘畝,青梅種植1200餘畝,產品成功打入康師傅飲品、無限極(中國)公司等企業。當前,「金爐谷」村民正與專業化公司合作,推進新夯土建築建設,逐步開發民宿旅遊產業。
土地流轉得益於遊仙區實施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盤活農村集體廢棄房屋、集體土地、集體林地、閒置農房、宅基地、撂荒地等閒置資源,各鎮村招商引資便有了前提和基礎。同時,遊仙區鼓勵以村社集體經濟組織作為建設主體的山灣農莊先行先試,重點打造優質的投資創業環境、舒適宜居的工作環境和高效務實的政務環境,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人才、技術和管理參與農莊建設。(張寶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