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山西 > 特别报道

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

2020-11-27
来源:香港商报

 今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太原市調研時指出,治理汾河,不僅關係山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也關係太原乃至山西歷史文化傳承。太原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把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推進能源革命、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統籌起來,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不斷增強太原的吸引力、影響力,增強太原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着5000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太原市是山西省會,自古以來就在華夏大地上佔據着「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重要地位,有「錦繡太原城」之美譽。新中國成立後,太原長期承擔着國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功能,產業結構畸重,生態遭到嚴重破壞。

 近年來,太原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全面關停污染企業,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全力進行生態環境治理,重點發展文化旅遊事業,積極傳承古都歷史文脈,努力建成錦繡山水的生態風景之城,晉地風韻的千年人文之城和都會品質的活力宜居之城。

 日前,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羅清宇在汾河景區調研時強調,要傳承歷史文脈,重塑城市記憶,努力把汾河打造成岸綠水清、點線輝映、人水相親的城市生態廊道、景觀廊道、休憩廊道和文化廊道,讓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努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

晉陽橋 賀子毅攝

 傳承古都文脈 再現唐風晉韻風采

 11月14日,來自江西南昌的熊先生,站在已接近工程尾聲的明太原縣城護城河邊,眺望着雄偉壯觀的古城牆和城牆上一座座傲然挺立的古城樓,嫺熟地放飛了他的航拍無人機。

 「從網上看到這座新復建的古縣城,保持了明代縣城的整體風貌,所有建築古香古色,城中的店舖、作坊、廟宇、衙門以及『九街十八巷』等都有很深厚的文化意義,非常嚮往。」已經第二次來太原旅遊的熊先生對這座原汁原味的明代古縣城頗感興趣,便迫不及待地趕來旅遊參觀。當得知古城還沒有對外開放時,他表示有些遺憾,但同時表示正式開放後肯定會再來旅遊。

 明太原縣城是坐落在晉陽古城遺址西南部的一座有600多年歷史的古縣城,整個縣城規模雖不及晉陽古城的二十分之一,但它傳承了2500多年晉陽古城的文脈,整體格局沿用了晉陽古城「城池鳳翔餘」的建築格局,被譽為「鳳凰城」。目前,縣城範圍內現存文物建築79處,被市政府掛牌保護的歷史建築49處,佔到全市歷史建築總量的四分之一。

 從2012年明太原縣城實施保護性開發以來,修復工程全部依靠考古發掘的成果以及縣誌、老照片等,超高標準設計,在最大程度上恢復原貌。目前東、南、西、北四面城牆均在原址上復建,氣勢恢弘,保持了明代敵台箭樓、城垛馬面等。城內49處古建築、46處歷史民居修舊如舊,護城河道及城外綠化美化工程已完工,牆、林、河、路、建築達到有機統一。

 太原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劉玉偉說:「明太原縣城的保護修復,不僅傳承晉陽歷史文脈,還將充實太原豐富文物所蘊藏的文化旅遊資源,進一步提升太原的城市形象,促進太原文物的活化利用和旅遊經濟的發展。」

 太原曾經是唐堯故地、戰國名城、北朝霸府、天王北都、中原北門、九邊重鎮、晉商故里……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為太原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晉祠、凌霄雙塔、純陽宮、府衙博物館、蒙山大佛、天龍山石窟、晉大夫祠……穿行於今天的太原城中,一如穿行在時間的迷宮和歷史的隧道之中,這裏仰俯皆拾的秦磚漢瓦、唐碑宋殿、明清建築、民國故居,不僅揭示了古老文明的秘密,也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文化的路徑。

 太原市按照「唐風晉韻·錦繡太原」總體城市設計規劃,正在積極推動晉祠-天龍山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建設,持續推進蒙山等4A級旅遊景區提質升級,高標準打造玉泉山、磚雕博物館等國家3A級旅遊景區,提升紫林工業園、東湖醋園、六味齋雲夢塢等景區的文化內涵,明太原縣城、雙塔大景區、華夏歷史文明主題公園等項目建設正在全力推進。

 太原文旅部門相關負責人說:「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太原市,目前正在積極開展『遊山西·讀歷史』活動,通過不斷提升旅遊景區的文化品味,打響『唐風晉韻·錦繡太原』的城市文化旅遊品牌。」

晉祠

凌霄雙塔

 綜合治理「九河」再現碧水繞城風光

 近日,一段流傳在網上的視頻非常火爆。網紅教授鄭強在視頻中說,他邀請浙江大學和全國其他大學的一批教授來太原,有幾位全國著名教授60歲了都沒有來過山西,他們非常感慨,誰都想不到太原的空氣、環境、綠化、人居環境如此之好。

 比鄭強教授感觸更深的是常年居住在太原「九河」附近的居民。「以前南沙河長年污水橫流,爛紙滿槽,特別是一到夏天,臭氣熏天,家裏的窗戶從來不敢打開。現在的南沙河,水清岸綠、河暢景美,每天都能在家門口唱歌、跳舞、做運動,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太原市南沙河東崗路段河岸居住多年的大爺、大媽爭先恐後地向記者表達着喜悅的心情。

 南沙河脫胎換骨的變化,是太原市「九河」治理的一個縮影。

 「九河」是指汾河太原城區段的9條邊山支流,包括南沙河、北沙河、北澗河、玉門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冶峪河、風峪河、小東流河,是太原市主要的行洪通道。「九河」曾因河道垃圾遍布,污水橫流,導致出現了防洪功能弱化、生態環境惡劣等一系列問題。

 要提升汾河水質,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治理「九河」勢在必行。2015年太原市投資20億元對南沙河進行了治理,2017年,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決心,總投資約258億元,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其餘8條河的治理。

 「九河」治理是一項綜合性工程,投資規模大、施工難度大、建築體量大。施工最高峰時,有2.6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奮戰在工程沿線,施工現場24小時作業的場面成為整座城市最美的風景。「九河」治理工程統籌實現了道路改造、沿線整治、蓄水調洪、雨污分流、河水復清、中水回用的全方位綜合治理效果。實現了河道沿線污水的全收集、全處理,從源頭上消除了黑臭水體,提升了河道的防洪能力,使河道的防洪標準達到50年甚至100年一遇。河道兩岸沿線新增快速路184公里、雨污水管線326公里、高架橋25座、下穿通道151處、跨河橋98座,形成兩岸300萬平米的綠色景觀帶。

 太原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許德茂表示,通過前瞻性的在「八河」(南沙河除外)沿線道路敷設中水管線,實現中水回用於河道的水體補給,不僅可為兩岸的綠化美化提供水源,同時也為清水復流、碧水繞城奠定了基礎。

天龍山旅遊公路 賀子毅攝

「汾河晚渡」 美景

 修復汾河生態再現「汾河晚渡」美景

 11月12日傍晚,家住太原市迎澤區橋東二社區的攝影愛好者李立軍,專程來到位於汾河晉陽橋段東岸剛剛建成開放的「汾河晚渡」景點,拍攝「汾河晚渡」美景,圓他多年的夢想。

 「汾河晚渡」是古晉陽八景之一,是指夕陽西下時汾河渡口的唯美景色。明代詩人張頤曾用「山銜落日千林紫,渡口歸來簇如蟻。中流軋軋櫓聲輕,沙際紛紛雁行起」的詩句描繪這一景觀。

 為了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生動展現厚重城市底蘊,太原市通過對汾河岸邊原有景觀進行改造,新建了包含廣場、景石、駁岸、畫舫、取景平台、觀景平台、休閒廣場、綠化種植等配套工程的「汾河晚渡」景點。其中「汾河晚渡」石,長28米,寬9.4米。站在觀景平台上遠眺,夕陽斜照,紅霞滿天,河面浮光耀金,舟行影移的美景一並映入眼簾。

 汾河作為黃河第二大支流和三晉大地的母親河,從北至南貫穿太原城市中心,沿太原城區蜿蜒而行。太原市高度重視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通過數年生態化、全流域、系統性治理,如今的汾河碧波蕩漾,兩岸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尤其是2017年習近平考察山西時提出了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的殷切囑托後,太原市高標準編製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總體方案以及景觀規劃,全力推動污水處理廠提質擴容、晉陽湖二期、汾河治理四期、東西山調水、千畝人工濕地等重點工程,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汾河斷面水質全部退出劣V類,汾河景區已成為城市的生態帶、品質帶、文化帶、形象帶。

 山美水美城美,河寬路寬心寬。如今並州大地已呈現出一派山青、水秀、河暢、岸綠、景怡的秀美風光,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已經不再是夢。(王利萍  王志峰)

宜居太原

叢中笑

[责任编辑:蒋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