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防城港已是下午三點多,在有關部門的帶領下,我們儼然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大人物一般,在防城港東興市的城區一路享受着全程綠燈,暢通無阻地來到了中越邊界北崙河二橋。
中外記者在北崙河二橋的中越邊界線留念
東興市,位於我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因興起於北崙河東岸而得名,與越南北方最大經濟特區芒街市僅一河之隔,是我國通往越南乃至東盟國家最便捷的海陸通道。1958年被列為國家一類口岸,1996年成立縣級市,行政區域面積590平方公里,海陸邊境線89公里。
站在東興口岸俯瞰北崙河對岸的越南風光
站在國界線中國一側,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身後靚紅色的邊檢大樓在北崙河的映襯下格外雄壯,大家心中的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中外記者們紛紛在國界線邊上合影留念,日本、韓國、台灣的記者尤其興奮,手中的相機不停地記錄着中國和越南的不同景色和呼嘯而過的、穿梭於兩國之間的邊貿車輛。
京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獨弦琴演奏
傍晚時分,我們來到了著名的防城港東興口岸,這裏的界河沒有北崙河二橋那麼寬闊,觸手可及之間,流淌着中越兩國邊民平凡而真實的生活。
不經意間,大巴車帶着我們從著名的「大清第五號中越界碑」處一閃而過,在領隊的提示下,我匆忙按下快門記錄下了歷經百年滄桑的深褐色的界碑,碑石上殷紅文字翻騰着一股肅殺之氣,仿佛真有一堵界牆阻隔在兩國之間。
澳加糧油生產的山茶油供不用求,是防城港植物油加工產業快速發展的代表企業
在記者們的驚嘆聲中,我們登上了中越邊境中方一側最高的建築——華美達廣場酒店的頂層。與越南一側相對低矮的建築相比,華美達廣場酒店顯得格外高大。這家酒店共有35層,緊鄰北崙河北岸,與越南芒街隔河相望。站在樓上,可盡情俯瞰對面的邊檢站、民居和街道,極目遠眺甚至可以看到越方的海岸線輪廓。
伴隨着悠揚的琴聲,一位身着廣西少數民族京族服裝的女士彈奏的樂器引起了記者們濃厚的興趣,一米見長的琴身,一端固定着琴弦,琴弦另一端固定在另一側豎直的琴杆之上,演奏者一邊彈奏琴弦一邊搖動琴杆,琴聲忽而高遠、忽又低回,古樸之意綿延不絕。
據當地的朋友說,這便是東興京族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獨弦琴。京族民間稱為匏(Pao)琴,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樂器。獨弦琴高音清晰、中音明亮、低音豐滿,表現力極為豐富,長於表現各種悠長抒情的旋律,它的琴聲委婉如歌,有如詩人吟詠,富於甜美感,有着深邃的藝術魅力。
第二天,下起了小雨。我們沿着北部灣的海岸線旖旎前行,椰風海浪,煙雨濛濛,南國滋味,別具風情。
沒多久,車停了下來。
車門打開,一股馥郁的香氣撲鼻襲來。站穩腳跟,才發現已經置身一座現代化的廠區之中,遠處巨大的倉儲罐上標明了這家企業的身份——澳加糧油工業有限公司。
這是我們此次廣西之行走進的第一間現代化生產製造業廠區。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接待我們的澳加糧油的總經理張慧女士——一位渾身洋溢着力量和激情的商界女傑。
只見她一邊介紹企業的情況,一邊用手觸碰投影儀器投射在陳列室牆上的影像,隨着她手指的觸碰,不同車間的實景自如切換,影像在她手裏仿佛有了生命。
記者們一下子興奮起來,對澳加的智能自動生產系統顯示出濃厚的興趣。而經過進一步的了解,記者們則更為吃驚——這座年加工60萬噸大豆/菜籽、15萬噸膨化大豆粉、20萬噸精煉油、3萬噸濃香小榨油、9萬噸小包裝的企業,僅有員工180人,年銷售收入30億元人民幣,人均產值高達1660萬元。
張慧女士表示,澳加建廠時就以「工業4.0」的開發標準,應用成熟、科學、先進的生產工藝及技術,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糧油加工系列配套設備,確保產品的質量符合國際化標準。
「我們不僅是一家集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還是一家集高科技生物產品研發、生產及國內外產、貿、銷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型的糧油加工企業。我們生產的小包裝菜籽油,它的味道甚至可以和食用香油相媲美,市場始終供不應求,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5月份。」
張慧說,下一步,她還要發揮地處港口、自貿區和糧油產業集群的優勢,把食用油的深加工更加做精做強,同時也會加大對廣大茶農的脫貧扶持,帶動越來越多的茶農脫貧致富,讓越來越多消費者吃到廣西健康香濃的山茶油。
「防城港不僅有澳加,還聚積了金龍魚、福臨門、香滿園等眾多糧油企業搶灘落戶。這主要是由於防城港是一個水深、避風、不淤積、航道短的天然良港,它是我們還是國家糧食進口指定口岸,大宗貨物運輸具有很大的成本優勢。目前已建成4個糧食裝卸專用泊位,均可停靠7萬噸船舶,年設計吞吐能力2000萬噸以上,可滿足臨港糧油加工企業對糧食原料的輸送需求。」
「中國10桶食用油,有1桶產自防城港。目前,防城港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食用植物油加工基地之一。」 防城港有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楊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