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廣州市委市政府推出強農惠農富農十大禮包,其中「實施百萬農民素質提高工程,加快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民」禮包的實施方案《廣州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下稱《工作方案》)於2020年10月10日正式印發實施。
補助標準兩「提升」,工作方案三「精準」
《工作方案》明確了2021~2025年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補助,相較《廣州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方案(2016-2020年)》,經營管理型培訓人均補助由3000元調整為6500元;專業生產型和技能服務型培訓人均補助由1000元調整為2500元。
《工作方案》突出三個「精準」。一是培育方式精準。創新培訓方式和手段,在原課堂教學、現場教學的基礎上鼓勵支持各區依託全國農業科教雲平台和雲山智農APP開展在線學習、在線服務和在線考核,不斷提升在線課程比重,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助力手機成為農民的「新農具」。二是培育對象精準。主要面向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創業創新青年和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務農農民等對象,強化學員遴選、堅持因材施教、推動分層分類分模塊培訓,提高針對性、精準性、有效性。三是培育課程精準。以培育對象為中心,根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關於開展2020 年高素質農民發展問卷調查的通知》,組織開展抽樣問卷調查,了解全市高素質農民發展狀況及培育需求,同時參照農業農村部、省農業農村廳的培訓規範,分經營管理、專業生產、技能服務三種培訓類型,按綜合素養、專業能力、能力拓展三個模塊分段實施。課程設置上要求組織學員進高校、進企業、進基地參觀、交流、學習,為學員提供農產品電商銷售和融資對接平台;開設農產品電商銷售專題、農業企業融資專題和現代農業經營管理專題等課程,提升職業農民的企業管理、運營和銷售水平。
五年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超八千人
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業農村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中堅力量。2016年來,廣州市圍繞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大力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有效提升了農民生產服務技能,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從2016-2020年,廣州市財政總計投入1800萬元,每年撥付360萬元資金到各區,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推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提供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據統計,截止2020年9月底全市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8464人,其中生產經營型4079人、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和引領帶動型4385人。廣州市譚柏深等5人榮獲2017年度「廣東百佳新型職業農民」稱號,劉淑芬榮獲2019年度「廣東十大傑出新型職業農民」稱號。(記者 余文蓮 徐紅 通訊員 穗農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