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特别报道

黑龍江甘南縣:「庭院經濟」成農民致富「新引擎」

2020-09-26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脫貧攻堅以來,甘南縣堅持頂層設計,因地制宜制定發展規劃和獎補政策,支持貧困戶利用房前屋後小院發展特色種植,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農民增加收入的「新引擎」。
 
 
  今年年初,甘南縣長山鄉永恆村村民張朋芝聽親戚說種植赤芍效益高,而且縣裏還有獎補政策,這讓她動了改變種植品種的念頭。過去她家小園裏只種些蔬菜和玉米,今年她把房前屋後的4畝土地都栽上了赤芍,如今長勢良好。「按照目前的價格來算,種玉米的話,每畝一年大概收入450塊錢,而赤芍一年能收入5000多塊錢,差十多倍呢。雖然第五年才能起收,但從第三年開始就能收籽賣錢,又增加一項收入。」說起赤芍的收益,張朋芝信心滿滿。
 
 
  為了鼓勵農民利用小院發展赤芍種植,甘南縣出台了每畝赤芍在收益期內補貼1900元的政策,每戶農戶最高可享受到2畝的補貼政策。也就是說,張朋芝家種植的4畝赤芍可以享受到2畝共計3800元的補貼。這也是除了收益高以外,張朋芝堅定信心種植赤芍的重要原因之一:「房前屋後好管理,而且還有補貼,就相當於有保底了,信心還是挺足的。」
 
 
  同樣享受到「保底」政策的還有長山鄉長新村村民翟正祥。2017年脫貧後,為了幫助他鞏固脫貧成果,幫扶幹部和村兩委幹部幫助他在自家小園裏栽植了2畝共計300株桑樹,並幫助他同甘南縣果皇公司簽訂了回收訂單,享受每斤桑果保底3.5-4元回收的政策。去年他家的桑樹開始掛果,今年就能夠採摘售賣了。「1畝地能產果300斤左右,以往1斤市場價大概在8塊錢,我這2畝地能賣4800塊錢。關鍵不怕行情不好,有訂單兜底,好好管理果樹就行了。」
 
 
  甘南縣地處大興安嶺南麓,氣候相對乾旱,春旱等災害頻發,西部、北部鄉鎮多丘陵漫崗,農業生產條件差,僅靠種植玉米等大田作物,實現貧困戶持續穩定脫貧難度很大,為此,甘南縣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了脫貧成果鞏固提升的重要抓手,大力發展以小漿果為主的林果產業、中草藥產業及其他經濟作物庭院種植,並出台了一系列補貼政策,引導鼓勵貧困戶利用庭院種植,實現穩定增收。目前,全縣發展庭院林果3590畝,其中貧困戶1483戶1320畝,主要品種有藍靛果、黃太平、桑椹、樹莓、李子等,樹莓、藍靛果、桑椹等旺果期可達到30-50年,畝效益超過5000元,可實現「持續穩定」增收;全縣庭院種植中草藥2萬畝,其中貧困戶2410戶2326畝,主要品種有關防風、赤芍、黃芩等。以關防風為例,經測算,畝產干品150-200公斤,目前市場價格每公斤80-100元,每畝效益最高可達2萬元;全縣庭院種植其他經濟作物3347畝,其中,貧困戶678戶806畝,主要品種有甜玉米、黏玉米、雜糧雜豆、勾勾黃、菇娘等,通過經濟作物品種的多樣選擇,真正把農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了脫貧致富的「增收園」。
 
  此外,甘南縣的庭院經濟擺脫了過去傳統的小農經濟形態,是有「頂層設計」的「三帶五有」庭院經濟,「三帶」即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帶動、扶貧項目帶動,「五有」即有訂單和銷售渠道、有保底價、有技術指導、有貧困戶參與、有縣域產業基礎,確保了項目可持續,貧困戶穩定增收,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切實提高了土地比較效益。下一步,甘南縣將進一步由貧困戶向一般農戶延伸,既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又幫助一般農戶增收致富,同時由庭院向大田延伸,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產業基礎。(裴振萍 李文浩 王琳)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