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你笑起來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樣。走進曙光鄉雙互村愛心超市,脫貧戶秦海笑容滿面的說:「這愛心超市好啊,我這個月都用積分兌換好幾回了,東西都很實用,我和老伴兒歲數也大了,平時也不怎麼出門兒,拿着積分來換就行,有時候兌換大米、豆油,我們村書記還給送到家,對我們真是照顧啊」。
克山縣曙光鄉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際,緊緊把握縣委、縣政府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難點和興奮點,多措並舉,精準施策,時刻把百姓的期盼放在心裏,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全力開創扶貧工作新局面。
孝老愛親 傳承淳樸「新家風」
為有效改善農村貧困老人和非貧困邊緣老人生活狀況差、子女贍養不到位、自身無力脫貧等問題,曙光鄉以孝道文化為紐帶,將「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和養老扶貧有機結合,紮實開展孝心養老扶貧工作。
工作啟動之初,曙光鄉黨委、政府組織召開了全體鄉村幹部參加的孝心養老扶貧工作動員會,並成立了孝心養老扶貧專班,逐村逐戶落實推進。全鄉共印發《曙光鄉孝心養老倡議書》1000餘份,通過村屯大喇叭不間斷的播放孝道文化和縣裏孝心養老政策,使這項惠民工程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同時,通過成立孝心養老理事會、設立孝心養老公益金專戶、建立60歲以上貧困老人台賬和贍養費繳納台賬及張貼紅黑榜等形式,使孝心養老工作紮實推進。截止目前,曙光鄉60周歲以上貧困戶老人及非貧困邊緣戶老人607戶,已繳納贍養費595戶,覆蓋率達到98%,共收贍養費83萬餘元。通過開展孝心養老扶貧工作,既落實了「發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樹立了良好家風,又有效改善農村老人生活狀況差、子女贍養不到位、自身無力脫貧等問題,努力打造了「子女盡責、集體擔責、社會分責、政府履責」的農村貧困老人脫貧新路徑,實現了「養老」與「脫貧」雙贏。
愛心超市 便民利民「暖民心」
為進一步激發和調動貧困戶自主脫貧的積極性,增強脫貧內生動力,曙光鄉在原有3家愛心超市的基礎上又增設7家愛心超市,實現了全鄉10個行政村愛心超市全覆蓋,總面積達到290平方米。目前超市所有配套設施和物資配給全部到位,達到了有牌子、有房子、有貨架、有物品、有制度、有台賬、有專人管理的「七有」標準。愛心超市統一按照「鄉政府統籌監督指導、村民自主收集分類、村委設點兌換物品、變賣垃圾反哺超市」的模式運營,讓群眾「知價值、懂規則、積極參與」。通過這種模式的建立,給貧困戶搭建了一個新平台,使他們能夠真正從精神上立起來,生活上富起來,實現「小屋雖小,愛心遠大」的目標。
電商扶貧 暢通脫貧「小康路」
該鄉拓展了「愛心超市+電商扶貧」的幫銷模式,積極組織收購和銷售貧困戶的扶貧農產品,設立了土特產幫銷區,搭建了新的銷售平台,讓老百姓的農副產品變成「搶手貨」。愛心超市擺放物品進行定價銷售,形成「產業基地—生產—愛心超市—銷售」鏈條。依託電商平台銷售,拓寬了貧困戶農產品變商品、收成變收入、服務變勞務的增收途徑,激發每一位貧困群眾脫貧的信心,「比着干」代替了「等靠要」,讓脫貧成為共識。
為民服務 當好群眾「貼心人」
在扶貧農產品銷售上,實行「四推」服務模式。即:推送好產品到電商平台、推送好產品到便利商超、推送好產品到單位食堂、推送好產品到身邊親友,實現貧困戶扶貧農產品變剩為寶。在積分兌換上,實行「二兌三換一評定」模式,二兌即:垃圾兌換積分、積分兌換物品。三換即:生活垃圾兌換物品、農用垃圾兌換物品、柴草類垃圾兌換物品。一評定即:年末按年度總積分再進行一次表彰,並按總積分的30%折扣兌換物品。「四推」「二兌三換一評定」模式將愛心和實惠送到群眾手中,引導村民改掉不良生活習慣,助推文明鄉風建設,大大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裴振萍 王超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