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云南 > 特别报道

滇陸良老農脫貧致富:活成了我想要的樣子

2020-06-0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6月9日,中共陸良縣委書記張光彥在曲靖市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截至目前,陸良貧困人口降至1974戶5675人,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6.8%降至0.99%,脫貧攻堅任務接近完成,全面脫貧目標能夠如期實現。在不斷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全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瞄準「精準」二字,下足「繡花」功夫。
 
 
發佈會現場
 
  近年來,陸良縣6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9304戶32986名群眾脫貧,尤其是2019年實現44個貧困村出列、3027戶10147名貧困人口脫貧,減貧幅度前所未有,脫貧人口近年來最多,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市級成效考核為「好」的等次,順利通過國家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
 
  我們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群眾持續增收的根本之策,依託烤煙、蠶桑、食用菌、玉米制種、馬鈴薯等傳統優勢產業,全力支持貧困村、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業,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明天。有效整合各級各類扶貧資金,實體化運作縣、鄉、村三級平台公司,加快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貧困戶土地流轉、訂單種養、就近務工、外出打工等就業增收渠道明顯增多,受產業拉動的貧困戶戶均增收5千元以上,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11240元增加到2019年的16266元,實現增長44.7%(年均增長9.7%)。
 
陸良芥藍菜 資料圖

  活成了我想要的樣子
 
  來自陸良縣三岔河鎮大溝村二組的王石生分享他的脫貧故事時說,這幾年,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下,我家種了很多蘆筍,從傳統農民變成現代農民,不僅解決溫飽,還帶動鄉親們脫貧致富,讓我這個快60歲的老頭子活成我想要的樣子。
 
  為了養活一家人,我當過代課教師、走街串巷收過廢鐵、還養過雞販過豬,但是沒有技術,也不懂市場,賺點小錢只夠維持生活。在外頭跑了幾年,我還是又回到村裡搞生豬養殖,開始效益也還可以,但是後來200多頭豬因高熱病全部死光,我賠上全部積蓄,還欠下了10多萬元外債。為了還債,我借錢去販蔬菜,結果1塊5收的菜,到廣東才賣3角,不但沒有賺到一分錢,反而欠了一大筆賬。這個日子就不好過了。
 
桑蠶產業成為陸良農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資料圖
 
  2014年,我家被識別為貧困戶。政府給予我一些幫助,生活有些轉變,但我常常在想,貧困戶就是等、靠、要嗎?就是等着政府和國家來扶持嗎?不!我王石生不是那種人!我要靠自己的雙手,把貧困戶的帽子摘掉。
 
  陸良是遠近聞名的蔬菜大縣,村子裏搞產業扶貧,我看到別家承包土地種菜賺了錢,心裏也有想法,但沒有技術和資金,還有顧慮。村書記了解這情況後,主動幫忙擔保貸款1萬5千元,我租了5畝地,準備種植蘆筍,鎮政府和村委會幫忙協調了晉寧的李老闆免費送了我2兩蘆筍種,價值3000元。由於我的蘆筍病害少,綠色無添加,口感和賣相都很不錯,加上2014年行情也好,我賣了近10萬元,第二年我擴大種植規模,種了32畝,收入30多萬,順利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大莫古鎮桃園豐收 資料圖
 
  脫貧後,政府在政策、市場、用工等方面依舊幫助支持我。2017年,村委會成立了種植合作社,我成了合作社的技術指導員。村委會的幹部們都很辛苦,很支持,遇到什麼困難他們都會支持。2019年我們大溝村實行一畝蘆筍帶動一戶貧困戶脫貧模式,共有20戶貧困戶加入了種植蘆筍的隊伍,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現在,小兒子大學畢業後選擇回來和我一起創業,年輕人會整,利用網絡啊、淘寶啊這些賣蘆筍,產品直供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銷路比以前好了。
 
  我幫扶的一個貧困戶,想給我過個生日,表示感謝,我和他說,趁這幾年還苦得了,好好發展蘆筍種植,到60多歲,我們老哥兩個約着坐飛機去北京看看天安門,照照相做個紀念,比過個生日風光。(劉楊廣慶)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