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經過多年發展和市場篩選,其蠶桑產業在眾多產業中脫穎而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涪城圍繞蠶桑特色產業,通過構建「生產、利益、保險」三個共同體,形成了蠶桑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極大的調動了經營主體和農戶參與發展的積極性,推動了蠶桑現代農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同時傾力打造 「蠶桑國際小鎮」,帶動區域鄉村振興。
統一生產組織方式 構建生產共同體
統一生產設施標準,目前全區已經建成標準化蠶桑產業基地3.5萬畝,智能化共育室56個,養蠶大棚300餘個,吸引回鄉創業開辦家庭農場及產業大戶200餘家。統一研發技術指導,推廣實用新技術、新產品41項、獲得國家專利14項。開發應用「第六代組合式蠶棚」等新設施裝備近10項,引進雄蠶種、豐島2號等新品種10餘個。統一品牌包裝推廣,園區率先開展有機絲認證,被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優質繭絲生產基地」稱號,註冊地理標誌商標「涪城蠶繭」、「七彩之虹」生絲更是成為APEC會議新中裝和G20峰會禮品的原料絲,同時也是國際頂級奢侈品品牌的指定原料。2019年,「涪城蠶繭」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涪城蠶絲成為行業高端產品的代名詞。
推進全產業鏈共享 構建利益共同體
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農戶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土地租金「減、免、返」。對承包業主實行減收土地租金的優惠政策,園區內小業主免費使用生產設施裝備、免收技術服務費,企業、專業合作社的部分經營利潤返還農戶,用於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產品收購「積、分、保」,對農戶生產的農產品按照質量等級和數量進行積分,引導農戶生產高品質的農產品,將農戶積分與對農戶生產物資獎勵和二次分紅掛鈎,推行「市場價+保護價」收購機制。生產物資「獎、送、補」,圍繞重點產業和主導產品開展物資獎勵,企業和專合社圍繞綠色防控、有機生產、科技推廣等方面,贈送物資設備,通過獎補政策鼓勵農戶更新蠶棚、農機具等生產設施。
強化多主體共擔、構建風險共同體
制定《涪城區涉農保險創新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開展蠶桑特色保險,政府承擔保費的75%,經營主體承擔的保費25% ,鼓勵帶動龍頭企業為農戶購買自費部分,理賠兌現40餘萬元。建立蠶桑產業發展風險基金,共同抵禦市場風險。2018年貿易爭端引發的繭絲價格大幅下降,蠶桑產業風險基金及時提取資金300餘萬元,對蠶農進行補貼,穩定了農戶產業發展信心。
「產、園、鎮」三位一體 助力鄉村振興
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涪城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按照「產、園、鎮」三位一體發展理念,堅持「產業造園區、園區興鄉鎮、鄉鎮實振興」的發展模式,由此形成產業鏈條完整、園區優勢突出、鄉鎮特色鮮明的區域經濟發展特色,探索破解城鄉融合發展難題。
產業造園區 打造完整產業鏈
成功打造「千鶴桑田蠶桑現代農業園區」,形成集基地發展、桑蠶養殖、蠶桑服務、精品蠶絲加工為一體的全產業鏈蠶桑產業,擁有精品蠶絲、桑果產品、桑葉茶、桑枝食用菌等多個產品系列。同時,積極打造「蠶桑國際小鎮」,在政策扶持、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大力支持。2019年6月,四川省特色小城鎮評審專家組對省級特色小城鎮「蠶桑國際小鎮」工作進行現場複核。在全省45個參評鄉鎮中以第一的成績脫穎而出,順利通過專家初評。
鄉鎮實振興 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在「蠶桑國際小鎮」的建設過程中,涪城區充分考慮產業支撐、城鎮建設、社會服務體系等多方面要求,合理規劃一、二、三產布局,完善水、電、氣、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健全教育、醫療、金融、市場等服務體系。同時,將小鎮按照區域經濟社會中心的目標進行規劃建設,形成規模體量適宜的衛星城鎮集聚效應,從而帶動蠶桑產業形成「特而強」、形態「小而美」、服務「健而全」的區域經濟,助力涪城鄉村振興。(張麗 張寶杉 熊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