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苏 > 时政要闻

江蘇探索生態治理現代化路徑 「蘇」寫綠色新發展

2019-09-24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生態環境更加優美」是江蘇高水平建成小康社會的「六大目標」之一,「生態環境高質量」也是江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任務之一。9月24日,「蘇寫高質量 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生態環境高質量」專題新聞發佈會在南京舉行,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周富章說,在經濟總量快速增長、城鎮化率持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情況下,江蘇省的環境質量也取得了明顯改善的突出成績。
 
「蘇寫高質量 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生態環境高質量」專題新聞發佈會現場
 
  多個「率先」 引領生態環保行至前列
 
  周富章介紹,江蘇省是被原環保部確定的全國唯一生態環保制度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在全國範圍內,江蘇率先劃定省級生態保護紅線,配套出台監管考核和生態補償辦法;率先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率先推行水環境資源「雙向」補償,率先實施企業環保信用評價,配套實施差別水價電價政策,這一做法已在全國推廣;率先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2018年以來,損害賠償金累計4.4億元,居全國第一;設立總規模800億元的生態環保發展基金,出台綠色金融「33條」,在全國率先推出「環保貸」,着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據悉,截止今年8月底,江蘇省PM2.5濃度同比下降5%,國考斷面優Ⅲ比例同比上升19.2個百分點,主要入江支流消滅了劣V類。太湖治理連續11年實現「兩個確保」,湖體水質穩定在輕度富營養化水平。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大型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和燃煤小鍋爐整治實現「全覆蓋」,累計淘汰黃標車、老舊機動車約140萬輛,車用汽柴油全部升級到國六標準。累計建成國家生態市縣63個、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21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9個,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嚴法規 築牢生態保護硬防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省人大制定、修改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規9部,是環保立法最密集的一個時期,周富章介紹,2018年,江蘇省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9萬件,偵辦環境犯罪案件537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575人,有力震懾了環境違法分子。建立環保信任保護原則,對環保信用好、治污水平高的企業,實施環保應急管控停限產豁免,納入豁免名單的企業已達1118家。在全國率先推行移動執法系統,出台環境執法「543」工作法和現場執法「八步法」,所有執法數據實時上傳,避免人為干擾。
 
  揚州市副市長劉禹同說,綠色生態是揚州城市的第一形象、第一品牌,揚州正在努力推動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以《揚州市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這一「硬約束」築牢生態底線,大力發展低碳循環經濟,分類推進化工企業整治,累計關停、轉移263家,化工企業總數下降至340家,揚州環保產業園創成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園區。
 
  一城青山半城湖 生態修復的徐州作為
 
  徐州是江蘇省唯一的產煤城市,「百年煤城」累計產煤10億多噸,「百里煤海」曾有大小煤礦300多座,徐州市副市長趙興友說,徐州曾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痛定思痛下,徐州人瞄準共創生態之城、同享綠色生活的目標,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升級、生態重塑、城市轉型,城市形象實現了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華麗轉身。
 
  趙興友說,長期的煤炭開採和重化工業建設,給徐州帶來了滿目瘡痍的沉陷區,鑒於此,徐州持續開展生態修復,變土地瘡疤為生態亮點,探索形成採煤沉陷區治理的徐州模式。採用農田整理、沉陷區復墾、濕地景觀開發等方式,先後對近20萬畝採煤沉陷區實施生態修復,實施修復後,九里湖濕地公園、潘安湖濕地公園先後被評為國家濕地公園、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對宕口、礦坑、裸岩和斷崖,因地制宜採用綠化造林、岩壁造景、遺存保護等手法,使90%的採石宕口成為各具特色的公園。還開創了「石頭縫裡綉出綠色森林」的成功範例,徐州市林木覆蓋率由2005年的24.9%提高到了2018年的30.3%,高於全國8個百分點,森林面積居江蘇省第一位。
 
  針對產業偏煤、偏重的實際,徐州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強力實施鋼鐵、焦化、水泥、熱電四大行業布局優化與轉型升級,徐州市煤礦從300多家減少到7家,現以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設立20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全力打造新興主導產業創新集群。高新技術產業規模達10年前的18倍,新興產業佔比由2010年的16.6%提高至目前的42%。並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服務外包、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形成了以鐵路、航空、港口物流為配套的物流體系。(杜林 李愛)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