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苏 > 时政要闻

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江蘇城鄉快速嬗變

2019-09-17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杜林 宋璟 報導:9月17日,「蘇寫高質量 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城鄉建設高質量」新聞發佈會在江蘇南京舉行。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顧小平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在快速嬗變中一直致力於經濟社會發展和美好城鄉建設的統籌協調,不斷提升城鄉建設水平,打造宜居宜業的城鄉環境,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蘇寫高質量 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城鄉建設高質量」新聞發佈會在江蘇南京舉行
 
  基本實現住有所居
 
  顧小平介紹,江蘇百姓居住水平顯著提高。1949—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江蘇省委即將改善勞動人民居住條件作為城市建設的重點工作。改革開放以後,在市場機製作用下,住房資源得到高效配置,江蘇率先在全國進行住房制度改革試點,實行具有互助性質的住房公積金制度;率先在全省組織開展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情況調查,出台住房保障行動計劃;率先提出構建「系統化設計、制度化安排、規範化建設和長效化推進」的住房保障體系。到2018年底,江蘇全省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46.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41.2平方米,基本實現了住有所居的目標。
 
  江蘇市政基礎設施明顯改善。顧小平說,以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為例。解放初期,江蘇地區只有南京、鎮江、徐州、常州、新海連5市有城市自來水廠,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也相當薄弱。到2018年底,全省供水能力達到2949.6萬立方米/日,經過深度處理達到優質水的比例近65%,位居全國前列,構建了完整的從「源頭水」到「龍頭水」的供水安全保障體系。近年來,江蘇加快推進便民綠地、「廁所革命」、停車便利化等民生工程,僅2018年,全省新建、改擴建城市公廁1757座,新增停車泊位超過19萬個。
 
  構建江蘇特色風貌
 
  多年來,江蘇省針對人口密集、城鎮密集、經濟密集的省情特點,積極探索人居環境改善路徑,全省累計獲得「聯合國人居獎」「中國人居環境獎」的城市數量,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的數量,均位居全國首位。
 
  江蘇率先發佈《城市化轉型期江蘇城鄉空間品質提升和文化追求——江蘇共識》,編製實施全省城鄉特色空間戰略規劃,從省域尺度系統確定特色空間區劃、保護管控措施和風貌塑造指引。編製實施全省城市空間特色和建築風貌塑造指引,實施傳統建築和園林營造技藝傳承工程,推動各地建設具有地域特點、文化特色、時代特徵的高品質城鄉空間和建築。連續舉辦五屆紫金獎·建築及環境設計大賽,全省建築文化和設計水平持續提升。在經濟快速發展和城鎮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較好地保護了歷史文化遺產,構建了完整的歷史文化名城一名鎮一名村—街區保護制度體系,保有全國最多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3座)、名鎮(31座)和歷史文化街區(5個)。
 
  建築產業規模突破3.4萬億
 
  江蘇率先在全國實現新建民用建築全部按綠色建築標準設計建設,率先以立法形式推動綠色建築發展,綠色建築數量、節能建築規模、國家級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項目數量均為全國第一。積極推進建築業轉型升級和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方式改革,推動工程建造方式向精細化、信息化、綠色化、工業化「四化」融合方向發展推行精益建造、數字建造、綠色建造、裝配式建造四種新型建造方式。江蘇建築產業規模、建築業總產值長期保持全國第一,2018年突破3.4萬億元,特級資質企業達到80家,總數位列全國第一,建築業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5.5%,帶動就業近860萬人,對農民純收入的貢獻度超過35%,「江蘇鐵軍」遍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顧小平介紹,近年來,圍繞「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按照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要求,江蘇省住建廳提出了「六個邁進」,即住房工作在實現住有所居的基礎上向住有宜居邁進、市政基礎設施在補齊短板的基礎上向基本現代化邁進、城市管理在強化精細管理的基礎上向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方向邁進、城市在完善功能的基礎上向品質提升邁進、建築產業在總量最大的基礎上向實力最強邁進、鄉村在人居環境改善的基礎上向美麗宜居邁進,為江蘇實現「紮實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這一目標作出更大更多貢獻。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