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1950年雲南臨滄解放,1952年成立緬寧專區,1970年改為臨滄地區,2003年撤地設市。70年來,臨滄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拓創新、砥礪奮進,譜寫了一曲經濟社會突飛猛進的壯麗樂章,人民生活由建國前的吃不飽、穿不暖,向全面小康邁進新時代。
臨滄市委副書記、政府市長張之政
據臨滄市委副書記、政府市長張之政介紹,70年來,臨滄地區生產總值由1949年的0.7億元躍升到2018年的63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由1978年的1300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340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由1953年的300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71.5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等指標增速在全省具有代表性。
臨滄橡膠林
10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修建滇緬鐵路的構想,把臨滄孟定作為通往印度洋的最佳出境口,這條鐵路從1938年開工建設,1942年因歷史原因,被迫毀路拆軌。2015年3月,雲南省委、省政府將臨滄清水河通道列入全省「五齣境」通道之一,臨滄人民百年鐵路夢想再次起航,同年12月,大理至臨滄鐵路開工建設,2020年底將通車,屆時,昆明到臨滄3個小時左右即可到達。抓緊推進臨滄至清水河鐵路前期工作,未來還要延伸到緬甸皎漂港,加快推進玉溪至臨滄等10條(段)高速公路和鳳慶、永德2個機場建設,抓緊孟定等4個機場前期工作。這些項目完工後,臨滄將構建起以航空為先導、鐵路和高速公路為主骨架、水運為補充的,以昆明至清水河通道為燕軀,大理至臨滄通道、臨滄至普洱通道為燕翼,沿邊通道為燕首,由昆明向著南亞東南亞和印度洋飛翔的「燕型」綜合交通網絡,以綜合交通的騰飛助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臨滄堅果
據了解,臨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6年的3589元增加到2018年的27161元,增長了7.6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5年的719元增加到2018年的10756元,增長了近15倍。由建國前的吃不飽、穿不暖,向全面小康邁進,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雙江戎氏普洱
臨滄居住着23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41%,11個世居少數民族中有佤族、拉祜族、布朗族、傈僳族、德昂族、景頗族6個「直過民族」。各族人民休戚與共、親如一家,共同描繪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絢麗畫卷,臨滄市呈現出經濟繁榮發展、民族團結進步、邊疆鞏固穩定的良好局面。
臨滄漫灣電站
臨滄區位獨特,張之政介紹,臨滄有3個縣與緬甸接壤,是中國進入印度洋最便捷的陸上通道。「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和「輻射中心」建設,全方位推動對外開放。舉辦落實「一帶一路」峰會成果中緬(臨滄)合作座談會、中緬邊境外貿口岸管理暨緬北地區基層官員「一帶一路」交流研修班;成立了臨滄駐緬甸臘戍、內比都商務代表處;開通了3條邊境旅遊線路;建立臨滄邊合區管委會與緬甸清水河邊境貿易局按月互訪會晤機制;完善清水河、南傘、永和三個國家級口岸基礎設施;33戶企業投資緬甸,合作建成產業基地123萬畝;20戶緬企到臨滄投資,臨滄邊合區建立了緬甸大學生創業園;推進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在緬北地區設立了19個跨境金融支付服務點。」張之政說。據悉,2018年,臨滄對緬貿易54.9億元,增長20.1%。(張興明 字紹偶)